|
非洲森林干旱化使得猿类们不得不下树,开始走向草原生活,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和节省能量,他们开始直立行走。这是一个长达百万年的适应过程,这一时期的化石记录显示,曾经出现超过20种不同的类人猿,如南方古猿、匠人、能人等等,但最终只有我们的直系祖先取得了成功。这一时期的猿人们与早期的猿类在身体结构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如犬齿不突出、没有了齿隙、脑顶变大、拇指可以和其他四指对握等等。这些身体特征的改变与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更与他们口中的“美食”密不可分。那么这些“美食”是如何影响人类演化进程的呢?
故事要从距今25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三个分支“鲍氏猿人”、“能人”和“匠人”说起。第一类是鲍氏猿人,又被称为“南方古猿粗壮种”,他们貌似猩猩,体型较大且非常强壮,拥有巨大的牙齿,面部肌肉强有力,能耐粗食。鲍氏猿人的“美食”便是草原上随处可见的植物,他们几乎不需要任何努力便可以生活得非常好,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强力的咀嚼器官就可以享用这些美食。因此,进化的力量赋予他们强大的咀嚼器官,他们就可以生活得非常悠闲。但是,上天是公平的,享受生活的代价便是食性太过单一,适应能力不强。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个缺点就成为了致命的弱点了。
插图9 鲍氏猿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8c19e40101bg1q.html
注:1959年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发现了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头颅骨,并且给它编号为OH 5,经过研究大概属于175万年前,也有一些南方古猿的特征。玛丽和她的丈夫将这个标本命名为鲍氏东非人,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资助者查尔斯·鲍伊斯
第二类是能人,又被称为“南方古猿纤细种”,他们的体型较为纤细、瘦高个儿,其手骨和腿骨与现代人比较近似。野果子、植物嫩茎块茎、肉类是他们口中的“美食”,但是寻找这些美食的难度要远远高于鲍氏猿人口中的“美食”,因此能人生活比较艰难,吃不饱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他们会为了那些“美食”绞尽脑汁,想法设法地去寻找,这无疑训练了他们的大脑,能人的脑量达到了700毫升,比他们的近亲鲍氏猿人500毫升的脑量要高出40%,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从现代的观点看,虽然能人们常常吃不饱,但是他们摄入的食物能量密度要远远高于鲍氏猿人纯素食所能提供的能量。
插图10 露西化石(完整性达到4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905/16/30022469_684779232.shtml
注:露西是南方古猿中最著名的化石,它是1974年约翰逊(D.C.Johanson)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发现的。根据骨骼的形态分析,化石的主人是一位年仅20岁的女性 。为了庆祝这一发现,考察队当晚热播甲壳虫乐队的《钻石天空中的露西》, 狂欢之后,这具化石因此被取名为“露西”。
第三类是匠人,他们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与能人非常相似,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适应能力更强,而且还懂得利用工具,他们是那个时代非洲稀树草原上的“能工巧匠”,这也是他们被称为“匠人”的原因。能人和匠人不仅采摘可口的果实,而且还经常去偷盗其他诸如鸟类或者爬行类动物的蛋。运气好的时候,他们可以相互合作捕捉中小型的动物,如野兔、野鹿、羚羊等;运气不好的时候,也可以等候大型肉食动物捕食后剩下的腐肉,这其中充满了危机。
插图11 人类演化简图
能人和匠人们为了那些“美食”不得不和大型肉食动物斗智斗勇,时常能人和匠人也会成为被捕猎的对象,当然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得到了能让他们发生巨大变化的“美食”,这些美食所带来的好处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这是一场很划算的冒险。能人和匠人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去最大程度地利用猎物,充分地享用他们的 “美食”,在狮子、鬣狗等享用完大型猎物盛宴后,能人和匠人们才能最后上场,这时所能剩下的肉食已经不多了,不过他们可以用原始的石器“敲骨取髓”。现代营养学知识告诉我们,动物骨髓富含脂肪,能量密度高达到9千卡/克,这对早期人类来说是一个极大地诱惑。同一时期的鲍氏猿人就从来不会去打猎,像骨髓这种高能量密度的食物也从来就没有出现在他们的食谱中。当然能人和匠人们享用完猎物后,这些猎物的皮毛也成为了古人类最早的御寒避害之物。我们的祖先直立人很可能就是由匠人进化而来。
由此可见,正是这些“美食”创造了人本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