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草是不起眼的,甚至是卑微的。草散布在广袤的原野,长在不知名的角落,默默无闻,屡屡被肆意践踏。
人观草如此,人看自己的同类亦然。弱势的群族便常常被冠以草字。草民一词古已有之;而在网络时代,又派生出草根一词。草民也好,草根也罢,生活在底层,无权无势无话语权。
不仅如此,与草有关的很多字眼都用来形容负面的东西。比如,草草、草率比喻马虎;草莽比喻打家劫舍的强盗;如厕用的纸被称为草纸;无能之辈被称为草包;等等等等。还有,有一个成语“草茅危言”被用来比喻百姓论庙堂之危险——可以想象,(古之)统治者是多么地不希望民众发声。
草即使作为视觉艺术的审美元素,也往往只起铺垫的作用。在绘画里,在摄影作品里,草很少独立成为主角。
我有时候就想,芸芸众生里,“草”是远远多于“树”的。但很多“草”都在幻想成为“树”,并怀揣这一念头打拼一生,耗尽一生。尽管有些“草”貌似成了“树”,但终究是少数,而且有可能失了本色。有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梦幻里迷失自我。
其实,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念。我们从很多文学作品里可以窥见草的其他喻象。
在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眼里,秋草是惨淡的人生之末,君不闻那首《秋窗风雨夕》令人撕心裂肺,肝肠断绝:“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悲苦自有悲苦之理由,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人生!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是另一个境界。野草之枯荣何尝不是人生之轮回!
沈从文的《小草与浮萍》,一股别样味道,读过多遍,却很难理出清晰的感受脉络。随风漂泊的浮萍在伤嗟之时遇到善解人意的小草的对话是否想告诉我们,在来去匆匆里的人生里,片刻的驻留,从容的观望,用情的关爱,才是我们值得追寻的事?对于漂泊者,与其抗争或哀叹,不如随遇而安——风的去处便是我的去处。
某一天下班途中,我经过一块坡地,从低处看到渐西的秋阳透过草丛,勾画出异样的美丽,我跳下自行车,掏出随身的卡片机,认真地把这个景象记录下来。
所以,换个视角,平凡的草也可以不平凡,卑微的草也可以很伟岸。渺小的生命同样可以演绎真实的伟大!
两张照片,一首五律,这便是我对草的看法。
五律 《秋草》
虽是微寒物,心安旷野中。
多情如翠柳,坚韧赛青松。
晨饮霜和露,夕餐雨与风。
沧桑谁共与?天际落霞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5782-620919.html
上一篇:
车窗外的风景下一篇:
二小姐与二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