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BRT事故,扼腕叹息。看新闻说案件已告破,更是哀叹生命脆弱,一个不如意的人就可以剥夺46条无辜的生命,除了“无常”,还能说什么?
除了“无常”,确实有话说: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怎么逃生这么难?
微博上有一条“公交车起火怎么办?一张图教你逃生”,煞有介事地让人传播。我浏览了一下,至少以我有限的智商和体力,自忖遇到险情根本无法有效逃生。先别说那些机关多么隐蔽,就算踹开车窗的这一步,我是没这身高和力量的。
对比之下,不由得想起在美国坐旅游大巴,专门留意了一下其车窗:每一个车窗都是逃生窗。窗子很大,一个胖子钻出去肯定没问题;两边有扳手,同时用力应该就可以撬开车窗了。意味着一旦有问题,每一扇窗子都应该可以逃生。当然我也想过正常行驶的情况下,有人手贱打开车窗怎么办?那就这个人受伤呗,怨不得别人。
我不知道做这种车窗需要多高的成本和技术既能保证正常行驶安全,又能做到紧急逃生方便。但是中国不是要调动内需和经济转型吗?把所有的公车升级换代是否也是重要的内需?我真是很担心这种成本低廉的暴力方式会被轻而易举的效仿。公车不同于飞机和高铁,没有安检,而高峰期的每一辆公车都像沙丁鱼罐头......想想都可怕。那么能做的就是一旦出问题,让乘客尽量无障碍疏散,减少损失,是不是?
在设计制造这种大容量运载工具的时候,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吧?如果设计者不推演各种危情而做出当事人可以操作最简单的应对方案,那就是设计的失职吧?
另外,不知道现在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是否有固定的强制性的周期性的安全演习。火灾、地震.....真正能够临危不乱的人能有几个?只有反复训练养成条件反射一般的习惯才真能遇到危机时理性逃生吧?
最后,我认识的很多人有车有幼儿,但是没有给儿童的专门座椅,孩子出行大人抱着坐。网上有各种实验录像,告诉您车速30公里急刹车时,您手里的孩子会飞到哪里。
逝者安息......对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安全漏洞,还是未雨绸缪吧,不论是公共的,还是个体的。
P.S: 刚刚看报道说劫后余生者的回忆,一些细节,如果是真的,痛心极了:有人喊有汽油味停车,司机说到站才能停;闻到汽油味的以为是外面的不当回事;救生锤砸不开玻璃;有人想拿灭火器,被人挤得够不着......
P.S2: 用我的朋友@fateface 的话说,俺是技术流,不是情怀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