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终于见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身边好几个人高兴地说:大雾终于过去了。
我赶紧纠正:是污染,不是雾。
这个话题在过去几天和好几个人都讨论过。我的一位朋友(也是生物学教授)嘲笑我对这种空气的畏惧,他觉得这就是雾气,北京怎么可能有这么严重的污染呢?我请他把手伸到空气里。如果是水汽凝成的雾,那么他一定会觉出江南的湿润。而事实呢?非常干燥。我们从清华西北门走到东南门,我被呛得直咳嗽,很后悔没带口罩。
之后我专门打电话给环境系的一个师兄。答案显而易见:在没有风的天气里,空气中的颗粒散不开,于是成就了前几天的霾。当颗粒密度太大时,看过去就是这种雾蒙蒙了。而且颗粒体积越小对人危害越大。可是北京台的天气预报在播报空气质量时,是按照一定颗粒尺寸大于一定标准来计算的,殊不知小于这个尺寸的颗粒对人才是更有害的。
不要把“污”想象成“雾”来自我催眠了。我们就是生活在这么糟糕的空气里。我们该做些什么?也许真该向“开天窗”同学那样一路骑车从北京到天津宣传环保?
国际在线消息:中国首都北京近日深受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持续超标,10日当天全市平均空气质量已降至中度污染级别。
北京环保局官员解释说,北京地区在7号遭遇大雾后,由于没有冷空气及时出现,北京天气呈现几乎无风的静稳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扩散,和雾气混合在一起变成了浑浊的雾霾,从而导致了北京连续4天空气质量超标。
不过气象部门预计,受冷空气影响,10日下午到夜间北京将迎来降水,雾霾天气可能消散,空气质量会有所改善。
http://gb.cri.cn/27824/2010/10/10/3245s3015829.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