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ofwoo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arofwood

博文

芦山地震元凶 - 发震构造的推测

已有 4565 次阅读 2013-4-21 12:4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震, 芦山

根据4月20日的余震分布,以及王卫民等的震源机制和破裂反演资料(http://www.itpcas.cas.cn/xwzx/tpxw/201304/t20130420_3823909.html)推测,发震断层应该不是多数认为的前山断裂,至少没有那么简单。


推测一:大邑断裂两个段落破裂:震中以北东段走向N40E(紫色),震中西南段N15E(黄色),如下图。框的范围为王卫民结果中断面在地面的投影。红色圈为20日10:30AM前的余震分布,紫色圈为20日10:30-17:00的余震分布。黄色圈为USGS对部分4.5级以上余震的定位。下同。


推测二:南段为大邑断裂,震中西南段N15E(紫色), 北段跳跃到为前山断裂(黄色),如下图。





推测三:


上述两种推测的共性,震中/震源位置在两个断裂或断裂段之间的不连续部位。断面几何形态应该比较复杂,与有些震源机制解显示破裂为非双力偶(non double couple)的特征匹配。



推测三:破裂仅限于N40E走向的断裂。如下图。这样的几何结构也可以解释余震的分布和破裂模型。并暗示断裂如果投影到地表现在的位置,其倾角在浅部变陡。



仍然有疑问: 1)一般说来早期余震的长轴长度大致勾画出破裂的水平延展范围。为什么芦山地震的余震的分布仅在南段?虽然王等的结果北段位移量较大,可以解释为主震能量完全释放,且断面平整没有残留应力,但余震如此之少,还是让人疑惑。可能性一:或许北段没有参与破裂。仅有南段三十多公里的破裂,与 Mw6.6级地震的破裂长度相匹配,这意味着位移量压缩到较短的断裂上,最大位移量高于目前的解算。可能性二:北段参与了破裂,但因我们不知道的原因,确实没有余震。可能性三:后期余震或另一的主震会迁移到北段。





4.20雅安地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2802-682433.html

上一篇:构造地貌研究方法
下一篇:芦山地震与1994年加州洛杉矶北岭(Northridge)地震的震级相当
收藏 IP: 222.131.158.*| 热度|

3 苏德辰 刘继顺 fumingxu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