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受到近十年理科思维训练的人,竟然喜欢读哲学,不论是中哲还是西哲,虽读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却也能如痴如醉、沉浸其中,在这物理行内人看来可谓不务正业啊!也许,读哲,只是想参悟些许智慧,以抚慰那颗无处安放的灵魂……
对于哲学,我只是初涉,理解得很浅薄,甚至有些误解。一直很佩服王校无论讲中哲还是谈西哲,都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有能力用黄钟大吕般的文字写哲学思考。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我是儒家所言中积极创世之人,而我却认为我骨子里更偏重于道家避世无为的洒脱,感谢上帝的眷顾,让我在这闹市之中终于寻得了一方桃源,得以筑造、栖居、歌唱……
我个人最初对儒道的理解和共读时的讲解是有分歧的,但我一直让自己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不断地反思,找原因。既然道家求避世求无为,那么我们就不能用其理论来指导教育,就像你不能拿一把尺子测物体的质量一样,二者是在不同的层面谈问题。教育是信岁月天地花开的,那应该是用一种创世的操劳育种子如其所是的。育种子如其所是,让种子如其本有的美好自由生长,何尝不也是道家之言啊?我开始在这里绕了很长时间,后来才恍然大悟:我忘记了人性的复杂,人性的恶。也许,这也就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吧!
教育一定是要从儒家出发,这点现在我是赞同的。我认为,道家是从另一个维度讲的,同样也是大智慧,甚至是更大的智慧。我一直觉得道家是修身养性的极高境界,很多理论我都很欣赏。比如,杨朱的“无用之用才是大用”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这是一种放松的心态,而我们现代人恰恰太功利主义了,甚至目光短浅了。只要有精力和时间,多做一些事情多学一点儿东西,看似没什么用好像还挺辛苦,甚至吃亏了,哪又何妨呢?所有的经历都会在你生命的某一个时刻以某种形式“回报”于你的,不管是努力地修炼还是努力地邪恶。我想,如果我们现代人在心态上更多些道家的洒脱,应该就不会有现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飞速发展了吧!这真的是过犹而不及啊!真正地放松是一种境界,然后才能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这也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
突然觉得道家更像叶,默默无闻的叶,儒家更像花,生命传承的花。在我没读过哲学前,我曾写下《叶的遐想》,我说我愿意做一片叶,一片默默无闻的叶,不需要赞赏,不需要宠爱,没有悲喜,没有离合,就那样淡而不俗,雅而不艳,用一生绿着,然后成熟一个金色的梦;当我读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我才意识到花的伟大,她需要用尽一生的能量才能换来怒放的惊艳,虽昙花一现,但却是为了孕育种子,实现生命的传承。尽管我能认识到这些,但还是逃脱不了这避世的宿命,还是想做一片默默无闻的叶…….可能是经历过了繁华和喧嚣,生命才想归于静美,那就安安静静地读书、思考、写字、解惑,仅此而已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