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是教育的灵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c 原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教授,著有《创造思维》等书。

博文

综论博与专

已有 2422 次阅读 2018-10-8 06:45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 [6]汪育才   2018-10-7 17:08


  • 如何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


  • 始终是一个做学问的大学问。


  • 它像阴阳鱼图,


  • 专中有博,


  • 博中有专,


  • 专博互动互生。


  • 一个人仅仅通晓一般的逻辑推理和哲学原理,


  • 但他未必能解决某一具体领域的实际问题。


  • 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十分复杂而微妙的。 




  • 钟定胜 回复 汪育才 : 汪老师的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真正要做到既博又专非常难,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辩证过程,即:我认为首先在早期教育时既要适当地博学,但又不能过于博学,太高强度的博学的要求反倒会累坏孩子/学生和伤害学生的专注力与专注习惯。在经历了适当的广博知识学习后,要真正产生智识的升华,必须深入到某个具体的领域去钻研,真正透彻地领悟该领域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知识的学习和钻研锤炼出充分的逻辑思辨能力和知识判断力(逻辑思辨能力和判断力必须在具体的一个个细微的问题中去反复锤炼和检验,否则容易成为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大嘴巴’),唯有其能把该领域真正领悟透彻后,才能逐步具备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的能力,自己的本专业领域中的细节都不能真正理解透彻和做出有分量的成果,是不可能具有靠谱的博学智识力的。

    2018-10-7 19:11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 钟定胜 回复 钟定胜 : 当然并不是说在从博到专的过程只有一次和一步就能到位,而是在适当博学之后再专研,专研之后再适当博学(有时是同时进行),在这种多次的螺旋式上升之中,才能不断地突破智识道路上的一个个瓶颈,每一次瓶颈的突破都是一次更高的智识提升甚至飞跃。

    2018-10-7 19:172 楼(回复 1 楼)

IMGP0454.JPGIMGP0458.JPGIMGP0457.JPGIMGP0456.JPGIMGP0455.JPG

今天13时48分记


IMGP0479.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222-1139481.html

上一篇:海事大学里的艺术学院
下一篇:赤壁怀古,戏笔书法
收藏 IP: 124.93.197.*| 热度|

4 朱晓刚 钟定胜 郑永军 李学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