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志愿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科普丽人 1956年生于浙南山区,愿结交各行各业各门各派的诤友。

博文

菊科植物大蓟的养生功能

已有 9901 次阅读 2020-3-3 19:13 |个人分类:植物图文|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药用植物, 大蓟, 曾玉亮

食材名称:大蓟[Da ji]

【别名】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刺蓟菜。

【英文名】Japanese Thistle Herb

【畲药名】牛尿刺、大叶牛须刺、牛节刺、牛须刺、牛口刺。

                      (原植物-大蓟)

【食材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大蓟,其基源植物为菊科Asteraceae蓟属Cirsium草本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本品药材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在畲乡各地的空闲荒地或田埂山边均有野生植株分布,资源较为丰富,畲族民间以其根制作药膳调理产后腹痛等。

【基源特征】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状或萝卜状;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全部茎枝有条棱,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被稠密绒毛及多细胞节毛;基生叶较大,全形卵形、长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20 厘米,宽2.5-8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基部渐狭成短或长翼柄,柄翼边缘有针刺及刺齿,侧裂片6-12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下及向下的侧裂片渐小,全部侧裂片排列稀疏或紧密,卵状披针形、半椭圆形、斜三角形、长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宽狭变化极大,或宽达3厘米,或狭至0.5厘米,边缘有稀疏大小不等小锯齿,或锯齿较大而使整个叶片呈现较为明显的二回状分裂状态,齿顶针刺长可达6毫米,短可至2毫米,齿缘针刺小而密或几无针刺,顶裂片披针形或长三角形;自基部向上的叶渐小,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但无柄,基部扩大半抱茎;全部茎叶两面同为绿色,两面沿脉有稀疏的多细胞长或短节毛或几无毛。头状花序直立,少有下垂的,少数生茎端而花序极短,不呈明显的花序式排列,少有头状花序单生茎端的。总苞钟状,直径3厘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卵状三角形至长三角形,长0.8-1.3厘米,宽3-3.5毫米,顶端长渐尖,有长1-2毫米的针刺;内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2厘米,宽2-3毫米,顶端渐尖呈软针刺状。全部苞片外面有微糙毛并沿中肋有粘腺。瘦果压扁,偏斜楔状倒披针状,长4毫米,宽2.5毫米,顶端斜截形。小花红色或紫色,长2.1厘米,檐部长1.2厘米,不等5浅裂,细管部长9毫米。冠毛浅褐色,多层,基部联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达2厘米,内层向顶端纺锤状扩大或渐细。花期4-6月,果期5-8月。

【主要成分】新鲜叶含柳穿鱼叶甙(pectolinarin)。地上部分含有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φ-taraxasterylacetate),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三十二烷醇(dotriacontan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柳穿鱼素(pectolinari-genin)。根含油,内有单紫杉烯(aplotaxene),二氢单紫杉烯(dihydroaplotaxene),四氢单紫杉烯(tetrahydroaploaplotaxene),六氢单紫杉烯(hexahdroaploataxene),1-十五碳烯(1-pentadecene),香附子烯(cyper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罗汉柏烯(thujop-sene),α-雪松烯(α-himachalene)。根中还含蒲公英甾醇乙酸酯(ataxasterylacetate),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菊糖(inulin)等成分。中国药典主要检测柳穿鱼叶苷的含量,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柳穿鱼叶苷(C28H34015)不得少于0.20%。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苦;归心、肝经。取大蓟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即为中药饮片大蓟炭。其性凉,味苦、涩;归心、肝经。

【养生功能】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等养生功能。临床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症。大蓟炭具有凉血止血功能;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药用以水煎内服,药典推荐的常用量9-15克。大蓟炭用量为5-10克,多入丸散服用。

【食用禁忌】未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67-1221614.html

上一篇:29种植物的单花特写照片
收藏 IP: 113.214.195.*| 热度|

7 郑永军 杨正瓴 杨卫东 刘炜 信忠保 池德龙 石勇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0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