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1998年即在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生中开设《医学地理学》选修课程,2001年从加拿大女王大学地理系访学回来后开始组建健康地理学研究团队。对于“癌症村”的关注,大致始于2005年,这一年,我在《医学地理》课堂上组织了“癌症村”研究小组,指导学生们进行资料收集和论文撰写,其成果即卢楚雍、钟小辉发表的论文《中国癌症村分布的时空规律分析》(刊《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第7期)。该论文统计到2004年底,全国共70个“癌症村”,应该说,这篇论文还相当粗略和稚嫩。2008年,我又以“中国癌症村地理分布”为选题,指导本科生孙月飞撰写毕业论文,2009年他完成了《中国癌症村的地理分布研究》的毕业论文,次年获得省优学士学位论文。据其统计,截至2009年4月底,我国共有210个“癌症村”见诸报道,该论文较前文有很大进步,但资料搜集上仍有欠缺和遗漏。2009年我继续发布“中国癌症村时空演变”的选题,指导本科生汪新平于2010年完成了《1950年代以来中国“癌症村”的时空演变》的毕业论文,该文亦于次年获得省优学士学位论文。据其检索,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314处“癌症村”被报道。应该说,这三篇本科生论文不断完善,逐步勾勒出了中国“癌症村”的分布轮廓,但资料的甄别、判别的标准,还不够十分严谨,为此,我又组织研究生们做了进一步的更细致的研究,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351个“癌症村”见诸报道,其研究结果就是我和当时的博士生张涛发表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9期上的《中国“癌症村”时空分布变迁研究》一文。该论文发表后,立即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国家高层的注意,国务院副总理指示国家环保部进行研究,环保部标准司环境与健康处处长专程来华中师范大学与我们沟通。2015年,我们提交的《加快“癌症村”综合治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国情咨文被《中国地理与国情快报》创刊号列为封面文章。最近几年,媒体对“癌症村”的披露似乎沉寂了许多,但我们健康地理学研究团队并没有放松对它的关注和研究,《中国“癌症村”的地理分析》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完成的。如果从2005年算起到现在,前后经历了整整14年的时间。我们研究“癌症村”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找到“癌症村”的地理分布变迁规律,为“癌症村”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
说起《中国“癌症村”的地理分析》一书的出版,在这里不免要多说几句。书稿完成后,联系几家出版社,都说这是“好东西”,但最终都因这个问题“太敏感”,均十分委婉地拒绝了该书的出版。毋庸讳言,“癌症村”是散落在大地里的“毒瘤”,这是中国大地上实实在在的“污点”,但是,这种“存在”是需要正视的,这种“污点”是不能避讳的,这样的学术研究是值得尊重的!现在,这本书终于要付梓出版了,在这里,我首先要特别感谢的是□□出版社的勇敢支持,□□□编辑的慧眼识珠!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博士生王维和张涛,是他们带领师弟师妹们对“癌症村”的资料进行逐条覈实,尤其是王维,他对全书地图进行了清绘和格式统一,在书稿完成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再次,我要感谢所有参与本书资料收集和初稿撰著的健康地理学团队成员,他们是:王维(负责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陕西、四川、海南诸省市)、文春生(负责甘肃、宁夏、广西、贵州、云南诸省区)、黄柏石(负责湖北、湖南两省)、谭冰冰(负责河北省)、杨萌萌(负责河南省)、陈云(负责江苏省)、张芬芬(负责江西、福建两省)、李燕飞(负责山西、内蒙、天津诸省区市)、赵云华(负责北京、重庆、浙江诸省市)、徐沛(负责安徽省)、张沁妍(负责广东省)、李玲(负责山东省)。最后,谨以此书献给所有致力于“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者!愿天下无病人,大地无癌村!
龚胜生
2018年8月28日于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PS:书稿签订合同交稿好,总编审稿后还是枪毙了该书!该书也许永远只能锁在我的电脑里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