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den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rdening 简单而专业

博文

读书人的心灵圣地:上海文庙*

已有 7951 次阅读 2016-6-27 00:09 |个人分类:文化遗产|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上海文庙, 古代学宫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学合一建筑可谓古代各地的最高学府,更是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圣地。因此,文庙是古代书生走进仕途的必经之路,更是心中的殿堂。时代变了,社会更加多元,文庙还应是现代读书人了解先哲并表达敬意的圣地。余虽居上海二十余载,却一直没有去过上海文庙,问起周边的朋友,也几乎没有拜过该圣庙。或许多数今人对先哲不仅比较陌生,也渐生疏离。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恰逢文化遗产日,也凑个热闹,查了地图,原来上海文庙交通很是方便,就在地铁8号线和10号线老西门站附近。

上海文庙坐落于老城厢弄堂之中,周边比较杂乱,但生活气息浓郁。从上海文庙的牌坊进去约百米,就到了棂星门,牌坊前方还有2座石狮。 棂星是古人所称的“文曲星”,天子在郊外设坛祭天,首先祭棂星。文庙前建造棂星门,应是将孔子比作文曲星,祭孔如祭天

上海文庙始建于元朝(1294年),四经迁徙,现址文庙移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占地约17亩。建筑群均衡对称,布局严谨,气势恢宏,两条南北纵轴线贯穿其中:一条是文庙的祭祀线,从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到崇圣祠;另一条是学宫线,从学门、仪门、明伦堂到尊经阁。

     文庙祭祀线建筑规制严格,抬梁斗拱,比较庄严,简直不敢大声说话。但学宫线诸园作为古代学府,却是亭台楼台,小桥流水,绿树掩映,错落有致,具有浓厚的江南园林风格,舒适优雅、富有诗意,不啻是放松身心的休憩好地方。        

文庙还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原生态文化地标,还是上海最大的旧书交易市场,周日到文庙淘旧书成为许多爱书人的生活习惯。不久前,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播出了2集文庙旧书交易市场的老故事,亲历者回顾了当年的盛况,2000年左右,周日文庙旧书市场客流量可达近万人,书贩为了抢一个摊位,要连夜排队。而爱书人总能淘到心仪旧书,找到自己喜欢而又有点价值的旧书,但时过境迁,当年的熙熙攘攘已不复存在,但泛黄的、纸香味的脉脉温情依然那个年代爱书者带来满满的回忆和喜悦。

                  孔子塑像

      中华路文庙路口的上海文庙牌坊

                    棂星门

             

                              大成门

                          祭孔正殿:大成殿

            殿内四壁镶嵌《论语》青石碑刻,全文16400字,刻在52块青石板上,全国文庙独一无二    

  尊经阁:贮六经、御制诸书及百家子史的藏书楼。民国二十年这里成立了上海最早的市立图书馆

 

                       灵璧石: 玉麒麟

                尊经阁前园子的朴树,边上还有一株梧桐

   

    明伦堂:古代儒生讲学的地方。 “明伦”取自《孟子》:“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文庙讲堂

              盆景式造型五针松:还有几株修剪独特造型的树木,如香樟、白玉兰等

                        天光云影池

             听雨轩:休闲之所    留得枯荷听雨声

  魁星阁:供奉奎星神,亦称奎星阁,高约20米,六角型,阁内六根楠木柱,直通阁顶,称通天柱

             灵璧石: 龙吟虎啸, 后面为儒学署

             天光云影池:灵璧石、魁星阁、听雨轩

     天光云影池、听雨轩、 儒学署:掌管文庙祭祀和学员的教育,儒学署官员称教谕

   天光云影池、儒学署:掌管文庙祭祀和学员的教育

 

       魁星阁:称奎星阁,高约20米,六角型

   仪门:过去只有在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或进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开启此门。

                  学生入学门后,  必须在仪门前端正仪容,方能入内,故称仪门。

            曾经著名的旧书刊交易市场,文庙北门


备忘录:2016年6月25日,本博客浏览量为80万人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8415-986997.html

上一篇:武夷山茶园景观
下一篇:上海人民公园荷花池:池小花雅景幽
收藏 IP: 117.184.96.*| 热度|

16 张晓良 刘光银 高建国 李土荣 骆小红 王桂颖 李学宽 徐长庆 刘炜 马军 朱晓刚 王从彦 魏焱明 强涛 陈敬朴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