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微生物间共生是支撑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进化驱动因素之一。共生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从人类及其肠道微生物组,到植物及其根部定植的微生物,再到与一两个微生物伙伴为生的昆虫。然而,对于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如何发展的,科学家们仍知之甚少。
近日,来自日本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AIST)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Single mutation makes Escherichia coli an insect mutualist”的研究论文。
吸食植物的半翅目昆虫通常在中肠中拥有特定的共生细菌,这些共生细菌通过提供必要的氨基酸和/或维生素促进它们的生长和生存。 在这项研究中,该团队建立了一个实验性昆虫-大肠杆菌共生系统。然后利用半翅目昆虫珀椿象(Plautia stali)研究了非共生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进化,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大肠杆菌不能与这种昆虫建立共生关系。 研究人员将一种快速进化的E.coli菌株定植在无菌新生幼虫中,并允许它们进化超过12代(约两年)。最初,E.coli的定植降低了昆虫的存活率,还使其体型矮小,并导致原本的绿色变成了棕色。
然而,研究人员发现,从第7代开始(约1年后),E.coli已经进化为支持昆虫生存和繁殖的共生细菌。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E.coli都存在一个单一的突变,从而使它们最终能与宿主互惠共生。
总之,这些发现表明,对宿主有益的共生关系会得到迅速发展。该研究为“为什么微生物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给出了有价值的解释。
——期刊新媒体部科微学术出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