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之我见
国人对于社会事件的反应大多偏于感性而少理性!评论事件,很多人倾向于从道德层面来评判对错,却很少从法律、技术等专业角度来深度剖析问题的背景起源及其本质,所以很难促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扶不扶老人”的问题就是这样,多数的评论都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极少指出其根源、重点或提出解决方案。权威部门和各领域“专家”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才出面从技术层面上澄清或解释,但最后还是没有提出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于是乎,类似问题终将再度出现而始终得不到解决。
从技术层面上讲,老人在路上摔倒了,能不能扶,怎么扶,其实是个非常专业的医学救护问题,之前也已经有权威部门和专家出来专门做过报导。见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15604059.html
但是这样的技术指南,在具体操作上恐怕还是要大打折扣的。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老人摔倒了就应该扶起来,不然则被视为冷漠无爱心。但事实上,只有受过专业培训的看护医护救护人员才知道具体应该如何处理。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都能把救护指南牢记于心,都能像专业人员一样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知道如何处理。因此,个人而言,再看到有老人倒在路上,最现实可行的,就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120急救。在第一时间打电话求救,就是专业和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扶还是不扶,不应是一个衡量道德的标准,而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技术问题。我们若没有一定的医护知识,单凭一个助人为乐的想法,有时候难免好心做了坏事,有时候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问题的关键,其实不是“扶还是不扶”。而是,我们的社会,如何才能让老人走得好,走得稳,不摔倒。即便倒了,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专业的救护。这些是考量一个行业是否专业的标准,也是考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和发达的标准。在荷兰,老人或者伤残人士居住的房子结构以及社区环境等,都必须经过专家设计,符合生活基本需求,才能居住,平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看护,这些看护人员,都要经过专业和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以便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老人的衣食住行、身心健康和安全。http://www.ewestour.com/helan/hl6.html
中国已经步入老人社会,今后几十年里,老人的数量会一直长期保持增长。面对独生子女和低收入的现状,如何保证老人的生活起居,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个专业的老人看护医护问题。虽然中国人有着养儿防老的传统,但有的时候儿女如果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养老,那怎么办?所以,一个国家,应当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对于老人的生活起居,医疗看护等进行一系列的投资,着实保障老人的健康和幸福。
除老人的问题以外,我们现在还在面临着其他各种重大问题的挑战,如:食品质量安全,教育,医疗,劳动,财富分配,资源,环境,城乡及区域发展平衡等问题,这些都是发达国家过去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有些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一些比较成型而且可以参考的方案,国家应当大力推进这些方案的试行和实施。
面对任何问题,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尊重科学技术和人文需求,需要专业化!一旦违背科学,忽略人文需求,社会就会出问题。小则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大则影响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