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药物研发领域著名期刊、《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发表了一篇非常简短的新闻,简单总结了美国FDA在今年1-6月份批准的13种新药,这些新药的名称、生产商以及适应症详见下表。根据该表格内容和我自己的了解,做如下简单评述,欢迎批评、拍砖。
美国FDA在2013年1-6月份批准的新药
Agent | Lead company | Indication |
Alogliptin | Takeda | Type 2 diabetes |
Mipomersen sodium | Genzyme | 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
Pomalidomide | Celgene | Multiple myeloma |
Ado-trastuzumab emtansine* | Genentech |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
Ospemifene | Shionogi | Moderate to severe dyspareunia |
Technetium Tc-99m tilmanocept | Navidea | Lymphatic mapping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or melanoma |
Gadoterate meglumine | Guerbet | Contrast agent to visualize disrup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
Dimethyl fumarate | Biogen Idec | Relapsing multiple sclerosis |
Canagliflozin | Janssen | Type 2 diabetes |
Fluticasone furoate plus vilanterol trifenatate | GlaxoSmithKline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Radium Ra-223 dichloride | Bayer |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
Dabrafenib mesylate | GlaxoSmithKline | BRAFV600E-positive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melanoma |
Trametinib dimethyl sulphoxide | GlaxoSmithKline | BRAFV600E- or BRAFV600K-positive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melanoma |
表格根据原文中的表格制作
美国FDA在今年1-6月份批准的13种新药的数量和去年同期基本相当,2012年全年FDA共批准了39种新药,创下了过去15年新高,估计今年对制药界而言又是一个丰收年。这13种新药主要由11家公司研发成功,其中根据被批准新药数量看,葛兰素史克(GSK)是最大的赢家,有三种新药获批,其余10家公司都只有一种新药获批。GSK的这三个新药,有两种药的适应症基本相同,都是针对黑色素瘤的。就在最近,即今年8月初,GSK今年的第四个新药(适应症:艾滋病)也获FDA批准。所以,尽管GSK今年在中国似乎流年不利,接连爆出学术造假和行贿的丑闻,但上述四个新药的利好消息似乎可以冲淡这些负面新闻。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GSK在中国丑闻缠身,也绝不会放弃中国市场的,最近GSK决定寻求中国合作伙伴共同研发新型疫苗。新型疫苗的研发是我国的短板,却是GSK的长项,相信GSK相中的中方合作公司会获益良多,但愿我国的相关企业也能从与GSK这样的NB跨国药企的合作中得到跨越式发展。
在获批的13种新药中,有些还是很值的一提的,第一种是罗氏旗下的基因泰克(Genentech)的Ado-trastuzumabemtansine(在美国简称INN, 商标名Kadcyla)。这个药基于所谓的ADC技术(Antibody-Drug conjugates, 抗体偶联药物)的。由于这个相对较新的技术的重要性,本文就重点介绍、评论。ADC类药物是将抗体(或抗体片段)和化学药嵌合而成的,兼具生物药和化学药的优势,是利用抗体独特的靶向性质和细胞毒极强的药物偶联设计的一种抗肿瘤新药,能够精准地将药物富集在肿瘤组织,从而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基本没有毒性。如果说一般化学药是正常细胞和病态细胞(包括癌细胞)通杀的散弹,而ADC类的药则是精确制导的导弹,所以ADC药又被称为“生物导弹”。目前前至少有30种ADC类的候选新药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其适应症全部为不同类型的癌症(其中包括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其中辉瑞(原惠氏)的一种候选新药已经在进行III期临床实验,预计明年底可以结束全部临床实验。
罗氏的上述ADC新药(即Kadcyla)是FDA批准的第三个基于ADC技术的新药,第一个ADC新药是辉瑞/惠氏的gemtuzumab ozogamicin,2001年获批,2010年6月由于某种原因被FDA收回批准权,所以现在这个药,市场上已无销售,所以这个药,严格地说,算是曾经获批。第二个ADC新药是Seattle Genetics(西雅图基因技术公司)的brentuximab vedotin(该药日本武田旗下的千年药物公司也参与市场销售)。罗氏的Kadcyla将单克隆抗体trastuzumab (即著名的Herceptin,赫赛汀)连接到细胞毒极强的药物mertansine(即DM1,但中文译法还真没有查到)上,trastuzumab抗体本身是通过靶向结合到HER2/neu受体上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化学小分子药mertansine则进入细胞,从而通过结合微管蛋白来杀死癌细胞,所以,Kadcyla是通过生物药和化学药联合作战将癌细胞干掉的,由于HER2蛋白只是在肿瘤细胞才过度表达,所以该药只对肿瘤细胞起作用,对正常细胞基本没有影响。总的来说ADC类的药由于上述优点,其毒副作用明显低于一般化学药,但是,正如我国的那句老话“十药九毒”所言,ADC类的药也并非“神药”,仍然会有血小板减少症、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等副作用。
另外一种亮点新药是Mipomersen sodium(商品名Kynamro),该药是基于靶向mRNA的反义平台技术,这是第二代反义寡核苷酸,经过特殊处理后,该药在体内非常稳定,可以不被核酸酶降解,患者只需一周服一次药。该药是一种降胆固醇新药,但它不是普通的降胆固醇药,是专门针对一种罕见病的孤儿药,即针对的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患者(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该药最初由 ISIS制药公司研发,做到II临床实验后,高价(总计超过10亿美元)卖给了赛诺菲旗下的健赞(Genzyme)。健赞做为孤儿药领域的主要公司,Kynamro这个新药的获批,再次巩固了其在孤儿药领域的龙头地位。顺便提一下,对孤儿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我的有关孤儿药的系列博文。
另外还有两个亮点新药,一个是强生旗下的Janssen(即:杨森)公司的Canagliflozin,该药是在美国批准的第一个SGLT2抑制剂,SGLT2是一种钠依赖的葡萄糖转运蛋白, 所以Canagliflozin的适应症是2型糖尿病。值得一提的是该药最初由日本三菱旗下的田迈三菱制药(Mitsubishi Tanabe Pharma)研发,后转让给Janssen公司,如对这个日本公司感兴趣,可点击参阅我最近的一篇博文,日本三菱抢购一家研发H7N9疫苗的生物公司。另外一个是GSK的Trametinib,这个小分子化学药,是史上第一个靶向MEK(MAPK/ERK)激酶的新药。
上述的11家公司,除了一些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外(如日本的武田,赛诺菲的健赞,罗氏的基因泰克,赛尔基因,百健艾迪,拜尔,GSK),还有一些名气较小的中小公司。这些对于即使是业内人士也算是默默无闻的公司包括:1)总部位于日本大阪的盐野义制药(Shionogi)公司,该公司获批的新药是Ospemifene, 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性交不适症(性交疼痛症)。欧洲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著名降胆固醇药物罗苏伐他汀(rosuvastatin, Crestor,可定),就是由该公司研发成功的;2)Navidea, 这是一家位于美国俄亥俄州Dublin小城的生物制药公司,只有26年历史,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公司,只有40余名员工,这个公司和一些有上百年历史、拥有好几万员工的制药巨头相比,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是,“一招鲜,吃遍天”,该公司虽小,但是专注于医学成像和成像相关平台技术,FDA批准的该公司的第一个新药Technetium Tc-99m tilmanocept就是一种放射性造影剂,基于淋巴结显像技术,用于乳腺癌或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所以,该药本身并非治疗性的;3)类似的新药,还有今年上半年批准的Gadoterate meglumine, 这是用于显示血脑屏障的造影剂,是由Guerbet公司研发成功的,Guerbet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专业研发造影剂的公司,此前至少有三种已经批准上市的用于X射线和核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该公司不算太小,有上千员工,几亿欧元的年销售收入。
后记:本文主要内容发表于《医药经济报》2013年8月23日A08版,标题为:上半年FDA批13只新药。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 FDA approvals for first half of 2013,Nat Rev Drug Discov 12 (2013) 568.
[2] A.Mullard, Maturing antibody-drug conjugate pipeline hits 30, Nat Rev Drug Discov12 (2013) 329-332.
[3] Antibody-drug conjugat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tibody-drug_conjugate
[4] Mipomersen,http://en.wikipedia.org/wiki/Mipomersen
(王守业写于2013年8月20日,文中表格版权属于麦克米兰出版公司,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