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ryang

博文

蔡希陶----中国植物资源学的先驱

已有 2821 次阅读 2013-3-6 22:1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蔡希陶----中国植物资源学的先驱
发布时间: 2013-03-06 16:07 
蔡希陶----中国植物资源学的先驱(2001年3月)

在蔡老诞辰100周年纪念之际,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隆重举办蔡希陶学术思想研讨会,请允许我借这个机会向蔡老表示深切的怀念。
我是1958年5月跟随蔡老最早到西双版纳的十人之一。那时,我们乘两辆解放牌卡车,从昆明出发,走了五天,到景洪,再向南,到大勐龙,开始了热带植物园的建设。九月后,冯耀宗先生带着吕春朝等加入建园的队伍。蔡老在建设大勐龙植物园的同时,又从景洪向东探险,发现了葫芦岛,决定将植物园迁往勐腊县小勐仑。1960年初,开始了葫芦岛上热带植物园热火朝天的建设。我有幸能跟随蔡老开拓最早的热带植物园,1959年7月调回昆明植物所后,又陆陆续续在蔡老身边工作过一段时间。1962年后,蔡老全身心投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建设后,我做吴老的学术秘书,一直到文化大革命。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学习和总结蔡老在植物资源学方面的贡献,怎样发扬蔡老的学术思想和他的实践经验。我深切地认识到蔡老是中国植物资源学的先驱,不仅在植物资源学的理论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而且不畏艰辛,勇于实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植物资源学思想始终影响着云南的植物学研究,对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亦有深远的影响。我认为蔡老的植物资源学思想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
植物资源的亲缘性。根据植物系统分类和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从近缘植物中寻找新的资源,也就是植物系统发育和次生代谢的相关性和平行发展。
引种驯化的生态相似性。利用云南生态多样性的特点,选择适宜地区,从世界上不同生态环境的地区引种有用的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强调引种栽培是植物资源研究和开发的源头,植物园是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和研究的重要基地。
第四,植物资源的社会性。根据社会的需求、国家的需求、人民的需求来选择研究对象,有目的的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为社会服务。
可以举出许多的事例说明蔡老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植物资源学理论的。
蔡老成功地应用植物系统与植物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寻找有用的植物资源。五十年代初 (1956年),国外发现印度蛇根木 (Rauvolfia serpentina)生物碱利血平可以作为降压药物。蔡老根据系统近缘的植物有可能含有类似化学成分的理论,认为从分布在云南的同科同属植物中可以发现利血平的资源。我们1958年5月到大勐龙后,尚未及建房立足,暂住在傣族老乡家里,蔡老就让我们几个年轻人到林子里寻找蛇根木的同属植物。我们在灌木丛里发现萝芙木 (R. verticillata),建设萝芙木苗圃,开始了萝芙木的种植试验。云南萝芙木经过筛选评价,开发出了利血平和降压灵等国产降压药。
另一个突出的事例是血竭。血竭是重要的传统进口中药,长期以来从印度尼西亚和婆罗洲等南洋进口的麒麟竭,是棕榈科植物麒麟竭 (Daemonorops draco)果实产生的树脂。蔡老经过考证,发现麒麟竭并不是真正的血竭,是明清时代航海事业发达后,从南洋进口的代用品。真正的血竭应是唐宋时代从西域丝绸之路传来的非洲血竭,其基源应是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 (Dracaena draco)树干产生的树脂。蔡老认为,从分布在云南的同科属植物里有可能找到血竭的资源。文革之后,蔡老以衰老多病之身,带队深入边远山区考察,寻找血竭的资源。终于发现剑叶龙血树 (Dracaena cochinchinensis)。剑叶龙血树树干产生的红色树脂与非洲血竭相似,可作为进口血竭的代用品,目前,剑叶龙血树已成为重要的药用资源,取代进口血竭,形成了国产龙血竭的产业。蔡老的研究结果还澄清了中医药文献、民间、甚至药典对血竭认知的混乱。
应用引种驯化的生态相似性原理,从世界各地引种有用的经济植物,是蔡老对植物资源学的重要贡献。他根据云南山区生态多样化的特点,从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里筛选有用的植物,开展引种驯化和栽培,为我所用。除烟草大金元的引种驯化和橡胶宜林地的考察外,五十年代初期,引种原产地中海地区香叶天竺葵 (Pelargonium graveolens)在昆明附近种植,后来发展到元谋、宾川等干热河谷地区。为云南香料工业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六十年代蔡老访问非洲,看到非洲干热稀树草原的木本油料植物牛油果(Butyrospermum parkii)有显著的经济价值,立即在元江干热河谷地区设立引种工作站,引种栽培牛油果和地中海地区产的油橄榄 (Olea europaea)。
我还认为,蔡老应该是最早将罗非鱼引入我国的人。六十年带初,蔡老访问越南,发现罗非鱼。回国时,带回一袋鱼苗。我受命到机场迎接,用吉普车立即将鱼苗运到西双版纳。虽然后来经过反复的引种和改良,但引进罗非鱼的头功应属蔡老,这也是引种驯化生态相似性理论思想的成功实践。至今,我每吃罗非鱼都会想到蔡老。
蔡老认为只有通过引种驯化研究,才能保证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他认为引种驯化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是生物学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和生物技术的配合,不遗余力的长期坚持和努力。他成功地完成了烟草大金元的引种栽培,推广种植,使其发展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昆明植物所的老员工对五十年代在元宝山上种植香叶天竺葵的情景都还记忆犹新。由于蔡老不遗余力的努力,香叶天竺葵在云南安家,成为了云南省香料工业的源头。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建设中,蔡老更重视热带经济植物的引种驯化和栽培的研究与推广。大金元、香叶天竺葵、橡胶、蕉麻(Musa textilis)、轻木(Ochroma pyramidale)、瓜尔豆(Cyamopsis tetragonoloba)、油橄榄、牛油果、金鸡纳、可可、咖啡、芒果等外来植物和品种的引种栽培,以及萝芙木、樟树(Cinnamomum spp.)、油瓜(Hodgsonia macrocarpa)、剑叶龙血树等等野生植物的驯化栽培,如一粒粒珍珠,倾注着蔡老的心血,点缀在植物园的园林中,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照亮了蔡老开拓植物园,推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与造福社会的道路。
与余德俊先生合作翻译出版“栽培植物的起源”和引种栽培大金元是蔡老从植物分类学家向植物资源学家的转变的理论与实践的起点。在四十年代,他在昆明引种种植大金元,为烟草工业提供原料,为他开展植物资源学得研究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热带植物园继承着蔡老的事业,在小桐子(Jatropha curcas)等重要经济植物的栽培方面成就斐然,令人欣喜。显然,经济植物的引种驯化任重道远,仍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蔡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积极倡导者,同时,也是建设植物园的伟大开拓者。他认为植物园是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和研究的基地,只有通过开展引种驯化和栽培推广,才能使植物资源达到持续利用的目的,才能让绿色植物为社会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特别是为落后的云南山区经济建设服务。从早期的昆明植物园,到创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丽江高山植物园,他对植物园的功能有明确的定位,并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植物园的建设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经过几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生气勃勃,为世界瞩目。相信一定会继承和发扬蔡老的思想,把植物园建设成我国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植物栽培研究与推广的重要基地。
不言而谕,蔡老对植物资源学的创立和发展取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理论与实践指导着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了解蔡老学术思想的形成,对于深入学习植物资源学,继承和发扬蔡老的思想与精神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蔡老思想的源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他了解云南植物物种的多样性,热爱植物王国。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蔡老足迹遍布云南山山水水,采集植物标本十余万份。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他悉心观察植物,对有经济价值的蔷薇科、豆科等,以及山区农村的有用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从爱好自然的文学青年转变为植物学家。
他了解云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熟悉云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和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蔡老常常将云南南部的热带雨林与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进行比较,注意云南中部季节性亚热带植被类型与地中海地区的相似性,以及干热河谷与非洲稀树草原的相似性。关注不同生态环境中生长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植物,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他了解云南山区的社会历史与经济状况,对少数民族有深厚的感情。蔡老三十年代和邱炳文先生一起穿过小凉山从宜宾进入云南,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风险。长期的野外考察,涉足云南60多个县,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极端贫困的山区与少数民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群众的疾苦,为贫困山区的落后而心忧。记得在热带植物园建设的初期,他就重视培养少数民族青年工人。大猛龙植物园有20多名傣族和爱伲族青年,小勐仑植物园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工人加入了建园的队伍,有的成长为骨干。
他热爱祖国,心系民众。蔡老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寄予满腔的热情,对国家和民族的战略需求深切了解和关注,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倾注热情,自觉地承担起科学家的责任,为国家着想,为民族着想。这是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资源学思想的基础。
我认为,蔡老植物资源学思想的精髓应该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扎根云南,以山为志”。五六十年代在蔡老和吴老的领导下,昆明植物研究所提出的发展战略就是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改造落后山区,发展社会经济。蔡老集文学家的浪漫激情、艺术家的奇思妙想、以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为一身。蔡老的经验、知识和理论,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认真学习蔡老植物资源学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发扬光大,就是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特色。相信植物园一定会继承蔡老的传统与精神,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西双版纳,以及云南山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几十年来,我遵循蔡老的教诲,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中做了一些浅肤的工作。对蔡老发现的龙血竭开展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不仅从龙血竭中分离到大量的多酚类成分,还从其基源植物剑叶龙血树及其近缘物种中分离到大量的甾体配糖体成分,阐明了多酚类成分活血化瘀的作用与机理,制订了龙血竭的质量标准,对不对产地的龙血竭进行了系统比较,并协助西双版纳植物园开展龙血树的栽培研究,为国产龙血竭产业的发展尽了微薄之力。
蔡老早年曾关注云南著名中药三七 (Panax notoginseng)。为了寻找野生三七,与冯国楣先生深入老君山和金平分水老林,发现了屏边三七 (P. stipuleanatus H. T. Tsai et K. M. Feng),这是蔡老和冯老共同发表的新种。七十年代,我在吴老和周俊先生的指导下,又从文山老君山一线发现了姜状三七 (P. zingiberensis C. Y. Wu et al.),也是一个新种。我们对云南产的人参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地理分布研究。仅从三七中就分离到70多个达玛烷型三萜配糖体,其中30多个为新化合物。研究了其中一些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同时,开展了三七的种质资源和栽培技术,以及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为三七农业和三七工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云南是茶的故乡,是大叶茶的原产地。蔡老十分关注茶叶的生产,把茶叶作为发展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蔡老与冯耀宗先生共同开展橡胶林多层多种经营的研究,将茶叶作为第二层乔木树种配置种植。我对橡胶林内的生态茶进行了化学研究,证明生态茶茶叶的质量上乘,是优质绿茶。同时,开展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和后发酵机理的研究,开发了后发酵的新工艺技术。为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对云南古茶树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的近缘物种大理茶 (C. taliensis)与栽培大叶茶不仅形态特征十分相似,化学成分也甚为接近。大理茶富含儿茶素类茶多酚和咖啡因,并以存在高含量的水解单宁为特色。大理茶是云南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树种,结合当地民族的利用历史与家种的经验,提出大理茶 (C. taliensis)有可能是栽培大叶茶野生基源的观点,为云南茶叶的起源找到生物学的依据。
这些研究工作都是在蔡老植物资源学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在蔡老为国为民的精神感召下开展起来的。我们要在科学实践中不断发扬蔡老植物资源学理论,让植物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1775-667821.html

上一篇:吴征镒先生95祝词
下一篇:蔡希陶先生诞辰百年纪念
收藏 IP: 116.52.80.*| 热度|

2 朱艳芳 刘光裕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1 0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