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lueyye 我思故我在

博文

[学术随笔]星空开拓者之精神

已有 6200 次阅读 2012-12-2 15:02 |个人分类:学术随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精神, 星空, 开拓者

开拓星空必然面对旷渺与孤寂,因而星空开拓者必有强大的内心世界,为志向和理想不惜忍辱负重,精神之伟大无与伦比,其代表性人物是前苏联人科罗廖夫和德国人冯·布劳恩。

科罗廖夫(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1907-1966)生于父亲是俄罗斯人而母亲是乌克兰人之家,3岁父母离异,由母亲抚养成人。20岁那年聆听的一次星际航行讲座让科罗廖夫确立了飞向外星的理想。1929年,科罗廖夫和朋友们拜访了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1930 年,科罗廖夫在著名飞机设计师安·尼·图波列夫指导下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得空气动力学工程师证书。1932年,科罗廖夫研制出GIRD-09液体火箭发动机并首次试射成功,神奇的火箭时代拉开了帷幕。可是,正当科罗廖夫风华正茂时,斯大林时代残酷的大清洗开始了。1938年,科罗廖夫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1939年被判刑8年,流放西伯利亚,年仅31岁才华横溢的飞行设计师转眼变成了开挖金矿的苦役犯。后经恩师图波列夫多方营救,才调到了第1156监狱工厂以囚犯之躯从事设计工作。二战时期,科罗廖夫等火箭专家被转到第4特种监狱工厂进行军用火箭研究,虽然他们设计出了战时声名远扬的喀秋莎火箭炮,但直到1944627日,科罗廖夫才被减刑提前释放。1945年,科罗廖夫被以红军上校名义派往德国搜罗纳粹的V-2导弹、生产工厂和工程技术人员,把包括赫尔默特·格罗特鲁普在内的一大批专家、各种导弹和技术图纸,以及佩内明德的整个V-2地下工厂都搬回了苏联。1950年,科罗廖夫加入第一试验设计局(OKB-1)。1956年后OKB-1成为独立的机构,科罗廖夫终于时来运转,开始发挥他的技术才干和领导能力。很快,以科罗廖夫为总设计师研制成功的洲际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震惊世界,但苏联当时并未公开科罗廖夫的贡献。

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1912-1977),生于德国维尔西茨的一个贵族家庭,曾是业余天文爱好者的母亲送给他一架望远镜,激发了年幼的布劳恩对宇宙空间的兴趣。阅读德国火箭专家奥伯特的《通向星际空间之路》一书,奠定了冯·布劳恩飞向宇宙空间的志向。怀着这一远大理想,冯·布劳恩考入夏洛滕堡工学院,后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同时在那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火箭实验小组。1934年,22岁冯·布劳恩以论述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理论和实验的论文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二战期间,冯·布劳恩设计的V-2火箭不幸被战时德国利用,组装成飞越英吉利海峡袭击英国的飞弹,也成为他战后难以洗刷的污点。战后美国派出冯·卡门及其学生钱学森参与讯问德国火箭专家,钱学森让布劳恩写出的《德国液态燃料火箭发展及其未来展望概论》受到美方重视。美国深知V-2的价值,因而将冯·布劳恩及其团队整体运回美国。和平年代,冯·布劳恩的才华得以在美国发挥,他主持研制的火箭于1958131日把美国的第一颗卫星“探险者1号”送入太空,进一步研制的大推力火箭“土星5号”成为登月工程的运载工具,“阿波罗11号”于1969716日首次把人类送上月球并成功返回。

如今人类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人们正沿着星空开拓者的精神信念继续前行,星空开拓者之精神也将永远激励后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40-638435.html

上一篇:[学术动态]宜居行星涌现
下一篇:[科普连载]飞向星星的故事I
收藏 IP: 223.65.142.*| 热度|

5 武夷山 曹聪 章成志 俞立平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