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色 COLOR SCI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小水獭 ☆Enjoy Life ☆Do Science☆

博文

两点思考

已有 5733 次阅读 2016-5-12 01:13 |个人分类:活色生香de生物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思维, 物理, 生物, 科学方法

最近一年有两句话让我有点不开心。

第一句是一位科学网博主对我的评价,因为当时是私下里的短信息,我这里就不公开姓名了,如果您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我会很开心。因为这样就不用被观众猜,到底是谁了。这位博主说:“你似乎写了很多博文,理论上英文写作不错;但不知道是否了解地道地英国英文写作。另外,你是否在“欧美非华人”的实验室呆过没有?----利于建立如外国人的英语思维!

我非常郁闷,这位博主在诛心啊,他是在说我的科学思维有问题么?而且这种缺陷不能通过阅读文献和书籍来改善,也不能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学者交流和讨论来提高,同样也不能在听学术报告和参加学术会议来学习。而要在“欧美非华人”的实验室里面,方得真传?我感情上很不快。

后来看到他还说明了一下,目的是“利于建立如外国人的英语思维”。我不知道这里的英语思维是否能等同于别人说的英式思维。后来在科学网其他地方看到,西方的思维有很多种。其中拉丁式思维,是语言性思维,即通过逻辑语句,推理归纳阐释等思考方式。而英式思维是形象思维,即用图像来具象化思维,看到这个,我松了一口气,因为我从小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对我来说如同呼吸般自然。现在我终于通过找到旁证,来从理性上对该位博主的观点一笑而过了。

最后我想对他说,科学和技术的产生,和人种与语言关系不是那么的大。中国人也是很聪明的、头脑也很发达,请不要妄自菲薄,歧视自己和同胞。您当时挑剔我,我现在已经无所谓了。而受损的,最终只是您在我心中的形象。

第二句是吴宝俊博主的:“我不是学生物的,只好对这个问题向一些学生物的老师求解,谁知道他们回复我的却是一个奇怪的答案:“我得罪不起清华和北大,所以我不方便评论。看到这样的回复,我笑了:原来生物学这门学科,其实是文科,两篇论文的内容是否冲突,居然取决于两所学校的眼色。这不是文科是什么?

让我不太痛快的,就是最后的“原来生物学这门学科,其实是文科”。当然吴博主这里是调侃,而且有上下文的逻辑在。但是却让我这一只生物研渣玻璃心碎成了渣渣。我一直在反思,我是在做科学么?还是在玩文字游戏?于是也让我对物理圈保持特别的关注,就算生物学是在玩文字游戏,物理研究者们,你们可要干出个理科的模范样子来啊。

于是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了超光速事件,还处处煽风点火。最后yingyan的评论终于让我很卑鄙的偷笑了:前几天还跟陈方培老师交流,我认为大家应该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达成一致。看来,我的想法其实是脱离实际的这次超光速,其实我确实是个观众,当有人说电磁波速度时,别人在说电场速度;当有人说电场速度的时候,别人在说相速度;当有人开始讨论相速度的时候,又有人在谈电子运动速度。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到底这需要测量的超光速值是在导线内传播的,还是在导线外传播的……太复杂,太哲学,太文字了,说了半天连基本定义都无法达成共识。吴宝俊你还说我们生物是文科?!

我给你举个生物的例子。有个命题是:《吸毒的人脑子不一样》。我们生物怎么做实验的?我们把受试者拉到PET机器里,对他说两句话你现在想吃饭喝水么你现在还想吸毒么。前一个问题是对照,后一个问题是cue(引发对毒品的联想)。正常人对两个问题的反应来看,大脑活动没有什么不一样。而吸毒者的前额叶皮层,accumbens脑区和amygdala脑区活动都异常升高。这些脑区的功能是产生动机、判断和计划的,这说明吸毒者的脑子确实是已经被毒品所异化了的。我们生物是实打实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是可视的!直观的!一图胜万言,是不需要过多解释的!基因工程和工程师一样,做出来的蛋白就是实实在在的!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场和波!我知道物理很难,但是请想一想如何把场和波给个公认的实验展示,而不是示波器上两个正弦波,说不清到底是叠加的还是反射的还是色散的。请物理学家不要满足于公式推导和理论延伸,虽然很难,请想想如何向外行直观的普及知识。请告诉我,光速是否可以等同于速度无穷大。



对于这两件事情,我还是想痛痛快快直接说出来我的想法。虽然前一句得罪了生物圈的人,后一句得罪的物理圈的人。但是我无所谓,如果怕得罪人我就不要干科学家这行了。

最后小结一下:第一:我认为科学能力来自于实验、阅读和思考;而不是当欧美非华人的学徒。第二:请物理学家想想如何把实验结果可视化,甩个图或者录像就让所有人闭嘴,不再需要争辩了。化学家已经这么做了,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化学反应,再低速放映出来,给观众直接感受。个人观点,欢迎指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25-976618.html

上一篇:徐晓老师:图来了
下一篇:找桑叶引发的小学生实验设计
收藏 IP: 76.112.152.*| 热度|

41 魏焱明 王晓明 庄世宇 曾泳春 武夷山 陈桂华 蔡小宁 郑小康 张操 李学宽 马红孺 文克玲 杨正瓴 应行仁 李亚平 汪晓军 田云川 张丽娜 李泳 刘光银 徐旭东 徐晓 韩枫 朱晓刚 宁利中 赵凤光 李侠 李颖业 吕喆 徐世文 吴宝俊 牛丕业 hhttcs zhoutong xlianggg biofans yingyan qzw ypxin xqhuang ron196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