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2021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南伊沟采集 精选

已有 3659 次阅读 2021-7-8 20:43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21-07-07,星期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牛泽清博士

早上720分左右,我和小吴醒来,已有一丝阳光透过窗帘射到屋内来。米林县城今天是个晴天,早晨就出太阳。这样的天气自从我们到了米林县还不多见。看来老天爷真是开眼了,也想让我们多采集些昆虫标本,顺利完成任务。

住的酒店提供免费早餐,8点了,我和小吴已起床洗漱完毕,小吴在我们的野外工作群里招呼大家去吃早餐。队员们仿佛也知道今天的晴天,意味着中午肯定会在野外持续采集,所以早餐时都特意吃得多些。吃完早餐,大家稍微休息一会儿。刘桓吉发微信说宏亮和他今天想在县城内采介壳虫需留下,就不随大家去野外采集了。9点,其他队员们先后下楼,带上采集工具分乘三辆车去野外采集。

今天我们的采集点是南伊沟。这里离米林县城不远,我们一行驱车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因南伊沟是当地的一个旅游点,而我们的工作是采集昆虫,所以到达景点门口时,队员们下车,并未进景点,而是在周边的一个苹果园采集了起来。这时,有一位米林县林草局的工作人员驾车来到我们身边,说近期管控较严,需查我们的批文和工作证。我和小吴陪他一起回到我们的停车点,拿出西藏科技厅和西藏林草局下发给我们科考分队的批文。还好,这位工作人员查阅后,将文件拍了照,说要上报米林县林草局,让我们多注意安全,然后就驾车离去了。

WechatIMG595.jpeg

景区大门

我和小吴又返回到刚才的采集点,先放置了黄盘,然后开始在周边网扫了起来。可谁知,周边的开花植物很多,几网扫下去,收获却不大,仅捕到几只白背熊蜂的工蜂。我心里直犯嘀咕,难到这是在跟我们开玩笑吗?我和小吴不情愿地回到停车点,准备休息一下,再到别的地方看看。这时已是上午11点半了,金梁、徐颖、程瑞、坤泽也回到了停车点。于是大家拿出昨天买的零食吃了起来,就当是午饭了。徐颖还特意拿着个垃圾袋,将我们的垃圾及时地收了起来,然后投到固定的垃圾投放点。真是一个细心的同学,她的环境的保护意识真强。

WechatIMG596.jpeg

苹果园

WechatIMG597.jpeg

放置黄盘

WechatIMG598.jpeg

“午餐”

因大家在苹果园的采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简单的午饭后,我们决定再到别的地方再看看。于是我们驱车来到南伊沟路口处的一片较为开阔的地方采集。谁知离苹果园很近,植被也类似,但这个地方的蜜蜂量却截然不同,我和小吴不小一会儿就采到不少的蜜蜂。我还特意用手机拍了一些虫子的生态照。真好,一天的功夫没有白费,努力也有了回报。我和小吴及时在车的后备箱处高兴地做起了针插标本。徐颖特地用手机给我们拍下了这一高兴的时刻,她还希望这样的美好时刻时时陪着我和小吴。

WechatIMG599.jpeg

制作标本

下午6点了,今早上午放的黄盘诱集的时间也够了。我们一行返回苹果园去收黄盘。盘中的虫量没有我们前两天在派镇诱集时的大,但每只黄盘中也足有30只左右的虫子,也算不错的收获了。

WechatIMG600.jpeg

收黄盘标本

WechatIMG601.jpeg

熊蜂访唐松草(毛茛科)

WechatIMG604.jpeg

蓟属(菊科)上的甲虫

WechatIMG605.jpeg

访花灰蝶

WechatIMG606.jpeg

紫草科:琉璃草属:倒提壶

WechatIMG607.jpeg

菊科:还阳参属:屋根草

收完黄盘,我们返回县城。临近县城时,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但我们看着车外的小雨,却没有一丝的担心,因为我们一天的野外采集已胜利完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294655.html

上一篇:2021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派镇转点米林县城
下一篇:2021年夏季青藏高原考察:转点朗县并沿途采集
收藏 IP: 59.109.219.*| 热度|

7 黄永义 刁承泰 杨卫东 姚卫建 梁红斌 雷蕴奇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