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让大模型快速检验自己的研究是否有创新性

已有 493 次阅读 2025-1-26 08:25 |个人分类:科研杂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让大模型快速检验自己的研究是否有创新性 

现在许多刊物接到论文投稿后,在送审之前都需要经过查重,目的是检验文章是否有雷同或抄袭。作为投中文期刊的中文文章,我想期刊做查重比对的主要资源是中国知网和百度网页,但实际上,这种查重如果没有人工判断,就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仅仅是查重句。当然,如果自己想知道所写的中文文章是否具有独创性,同样可以通过中国知网和百度网页(其实也应该包括其它语言的数据库和网页)比对查重,但这种意义的查重通常需要深入阅读相关网页文章内容,经过内涵分析才能得出综合判断结果。前者的查重主要是文章字句的查重,不是文章内涵的查重,而后者才是真正意义的查重,不论是对作者还是对期刊都是更为重要的查重。

那如何实现文章或研究问题的内涵查重?俺好玩使用了一下“文心一言”来查重,“文心一言”也算是一种大模型查重,结果发现这种方法还比较适合作者自己检验一下自己的研究内容是否新颖,至少比用百度等过去常用的搜索工具比较快捷分析判断出查重结果。

为什么使用“文心一言”,主要原因是国外的大模型由于网络访问限制不便使用,在国内用“文心一言”还是比较方便的。而且“文心一言”在回答问题时,还会顺便将其参考的网页链接在前面罗列出来,让你可以进一步打开网页链接看内容。

俺用自己近年发表的几篇中文文章的主题词向“文心一言”提问,如“什么是安全资源学?”“什么是负系统学?”“什么是安全文明?”“什么是安全复杂学?”“为什么国家和国家安全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什么是新学科学?”“什么是学块矩阵?”等,这些问题都还是比较普适的通用问题。结果:“文心一言”回答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引用了我在科学网博客上发表的文章网页链接(见下面截图),即用我写的论文来回答我的问题,这个例子说明我做的研究还是比较有唯一性或独创性。由此也鼓励我以后如果发表了新文章,将继续将文章的重要内容再次发表在科学网博客上,这也是一种推广自己观点和成果的有效新方法。

从另一方面来说,就目前的水平,大模型能回答的东西一般都不是创新的(国外的不敢武断,俺几乎没使用过)。当大模型回答你问题时说得头头是道、文句通顺华丽,你可别高兴得太早,这除了给你问题的答案之外,还说明你的问题或拟研究的内容缺乏新颖性!反之,当大模型回答你问题的结果是胡说八道、八竿子打不着的,这时你也别悲催和立马离开,这还说明你的问题或拟研究的内容有创新性!甚至还能从大模型的乱文中受到一点什么启发。

俺觉得,近期大模型在某一点上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创新性还远不及真正的专家,但大模型的知识面那可是专家的无穷多倍!使用大模型至少可以帮助使用者拓展知识面,就像自己拥有一座电子图书馆一样,可以帮你快捷收集信息资料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拥抱大模型是必须的,阻止使用大模型是落后愚蠢的做法。

另外,如果你有点石成金的好主意,可千万不要轻易与大模型交流哦,不然它会学习偷走你的Idea没商量!不过,你不把关键问题透露给大模型,你又怎么能够得到它的答案呢?这还真是个矛盾和死结,但暂时主动权还在你手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70436.html

上一篇:喜庆腊梅
下一篇:安全统计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及由来:安全现象
收藏 IP: 120.228.208.*| 热度|

3 宁利中 郑永军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7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