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新生物学丛书》:领跑中国生命科学 精选

已有 7474 次阅读 2013-6-19 14:29 |个人分类:学术著作|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命科学, 中国, 蒲慕明, 新生物学, 年鉴

当前,一场新的生物学革命正在展开。为此,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理事会于2009年发布了一份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一个“新生物学”(New Biology)时代即将来临。这个“新生物学”,一方面是生物学内部各种分枝学科的重组与融合,另一方面是化学、物理、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众多非生命学科与生物学的紧密交叉与整合。

在这样一个全球生命科学发展变革的时代,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也正在高速发展,并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黄金期。在这个时期,将会产生许多具有影响力、推动力的科研成果。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性集成和出版相关主题的国内外优秀图书,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新生物学”时代精神财富。

科学出版社联合国内一批有志于推进生命科学发展的专家与学者,联合打造了一个21世纪中国生命科学的传播平台——《新生物学丛书》。美籍华人蒲慕明,这位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学术成就高,堪称中国生命科学的一面旗帜,在他的带领下,由32名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组成了阵容强大的编委会。丛书采取准入制,每本图书均经过编委的审查和推荐。

《新生物学丛书》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蒲慕明

副主任:吴家睿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汉语拼音排序):

昌增益  陈洛南  陈晔光  邓兴旺  高 福  韩忠朝

贺福初  黄大昉  蒋华良  金 力  李家洋  林其谁

马克平  孟安明  裴 钢  饶 毅  饶子和  施一公

舒红兵  王 琛  王梅祥  王小宁  吴仲义  许智宏

徐安龙  薛红卫  詹启敏  张先恩  赵国屏  赵立平

钟 扬  周忠和  朱 祯

 

《新生物学丛书》下设三个子系列:

科学风向标,着重收集科学发展战略和态势分析报告,为科学管理者和科研人员展示科学的最新动向;

科学百家园,重点收录国内外专家与学者的科研专著,为专业工作者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

科学新视窗,主要发表高级科普著作,为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科学爱好者普及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

《新生物学丛书》配有由新生物学(New Biology)的英文首字母NB的线条勾勒的简单几何图形组合的logoN在外,B在内。不同子系列,B的形状不同。两个三角形构成的B,为科学风向标系列,三角形如同小型气象观测站的风向标;两个正方形构成的B,为科学百家园系列,正方形意喻专家厚重的专著;两个圆形构成的B,为科学视窗系列,圆形恰似看世界的眼睛。整个logo有红黄绿三种色彩,绚丽多姿,正如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生物学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新生物学丛书还将每年推出一本《新生物学年鉴》,这是最值得科研人员期待的图书。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它博采众长,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希望能够将年鉴打造成与美国Annual Review系列一样高水平的中文版综述平台,及时地报道生命科学的成果和进步。 《新生物学年鉴2012》已由科学出版社2013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该年鉴由7位国内重量级专家担任编委:昌增益、陈晔光、贺福初、蒋华良、舒红兵、饶毅、施一公。由这7位编委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邀请同行或者亲自撰写本领域内前沿进展的评述文章。

《新生物学丛书》是21世纪中国生命科学的传播平台,也是生命科学革命上演的舞台,丛书将记录生命科学的进步,帮助科研人员得到新的知识信息,给予他们思考与启迪,从而向更高的科研层次冲击。 

如果说科学出版社是一个“支点”,这套丛书就像一根“杠杆”,那么读者就能够借助这根“杠杆”成为撬动“地球”的人。我们相信,不同类型的读者都能够从这套丛书中得到新的知识信息,获得思考与启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700918.html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文丛》
下一篇:《新生物学丛书》已出版12种图书
收藏 IP: 211.157.112.*| 热度|

10 杨正瓴 柳林涛 任胜利 张钫 孙学军 唐小卿 李璐 biofans crossludo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