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杨晓燕研究员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题为“New radiocarbon and archaeobotanical evidence reveal the timing and route of southward dispersal ofrice farming in south China”的研究论文,对水稻南传的时间和路线进行了再次探讨。
pixabay.com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起源地,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与该地区水稻驯化进程一样,稻作农业由此地区向外传播也是当今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相较于稻作农业的北传,向华南地区的传播尚有很多空白进行填补。
中科院青藏所杨晓燕团队对福建南山遗址、粤北老院遗址、珠三角茶岭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和木炭进行了测年,并对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分析。南山遗址炭化稻米和同层位木炭测年结果显示,至少在距今5000年前后,来自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已经翻越武夷山脉到达闽西,然后跨越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老院遗址和茶岭遗址的测年和植硅体、植物大遗存分析亦显示,在距今4500~4000年间稻作农业已到达南海沿岸地区。
文中所提到的考古遗址的位置及水稻南传的可能路径:1. 葫芦山遗址; 2. 屏风山遗址; 3. 黄瓜山遗址; 4. 昙石山遗址和庄边山遗址; 5. 南山遗址; 6.石峡遗址;7. 老院遗址; 8. 茶岭遗址和甘草岭遗址; 9. 沙下遗址; 10. 南关里东遗址; 11. 潮来桥遗址。箭头表示可能的路线
综合已发现明确稻作农业证据的遗址的分布看,河流可能在稻作农业传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北江、东江、闽江等可能是主要的传播通道。
免费读全文:
New radiocarbon and archaeobotanical evidence reveal the timing and route of southward dispersal of rice farming in south China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18.10.011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B/63/22/10.1016/j.scib.2018.10.011?slug=abstract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公众微信号:scichina195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