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行为研究丛书”系我社2016年特邀同济大学博士后、厦门大学副教授李渊等一批空间行为学界的新锐学者,共同精心而成(投稿方式:扫二维码或发件至547021565@qq.com)。
2018年1月《基于GIS的景区环境量化分析——以鼓浪屿为例》(GIS-ba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tra-attraction Environment: A Case of Gulangyu)一书正式面市,是继2017年1月《基于GPS的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分析——以鼓浪屿为例》(GPS-based Spatial Behavior Analysis of Intra-attraction Tourists: A Case of Gulangyu)一书之后推出的丛书分册之一。
李渊博士作为中国高校GIS新锐,主动承担起为新人解惑及学术交叉融合“桥梁”的责任,希望通过旅游行为研究,与国内外城市规划同仁及跨界学者一起努力,探索人类适宜生存环境——智慧旅游景区、智慧社区,乃至智慧城市的发展。
《基于GPS的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分析——以鼓浪屿为例》
融合GPS+GIS技术,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景区建设推动的专著,涉及手机信令数据、微博数据、GPS数据在旅游者空间行为中的应用。
《基于GIS的景区环境量化分析——以鼓浪屿为例》
融合GIS技术,全方面介绍GIS技术在城市规划、旅游开发、人居空间环境中的研究应用。
《基于GIS的景区环境量化分析——以鼓浪屿为例》(GIS-ba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tra-attraction Environment: A Case of Gulangyu)一书,以鼓浪屿为例介绍基于GIS的景区环境量化分析,是以GIS的三维分析、栅格分析、网络分析、句法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为主要技术手段,以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建成设施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分析内容,以景区的观光线路优化、园林绿化营造、服务设施配置、避难场所规划、街道空间理解、人流承载核算、政府开发管控等为典型应用,开展研究方法和实践指导上的探索。
景区环境作为旅游景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逐渐受到重视。景区环境既包括景区自然生态环境,诸如景区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也包括景区建成设施环境,诸如旅游六要素中的吃、住、行、游、购、娱设施和市政公共安全设施等,还包括景区人文社会环境,诸如旅游流分布、景区承载力及景区开发中的利益分配等。因此,全面系统地分析景区环境,是开展景区规划、实现景区精细化运营与管理的必要前提工作,也是旅游规划与管理、城乡规划与设计、建筑与风景园林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GIS的发展为景区环境的量化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无论是在自然学科还是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服务(GeographicInformation Service)、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Science)都能在学术探索道路上发现和解决更多问题,尤其是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GIS带来了“空间思维转向”的新契机。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GIS空间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能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与空间科学、计算科学的融合发展。综合运用GIS提供的量化分析工具集和创新空间思维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可以为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建成设施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理解、区位选择与评估、空间优化等提供较好的决策手段。
鼓浪屿,被誉为“女王皇冠上的宝石”,在2017年7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项世界文化遗产、第52项世界遗产,同时也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鼓浪屿既有地形起伏、植被茂密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社区型旅游地具备的服务旅游者与居民的建成设施系统,还存在居民和旅游者共存的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景区环境较为丰富和综合。因此,本书以鼓浪屿为实证案例,综合应用GIS的量化分析模块,代表性地分析了鼓浪屿的自然生态环境、建成设施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开展了研究方法和实践指导上的探索。
本文摘编自李渊著《基于GIS 的景区环境量化分析:以鼓浪屿为例》文前,内容有删减。
李 渊 著
责任编辑:张丽娜 吴俊华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12
ISBN 97870-0557278
《基于GIS的景区环境量化分析——以鼓浪屿为例》(GIS-ba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Intra-attraction Environment: A Case of Gulangyu)一书,以鼓浪屿为例介绍基于GIS的景区环境量化分析,是以GIS的三维分析、栅格分析、网络分析、句法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为主要技术手段,以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建成设施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分析内容,以景区的观光线路优化、园林绿化营造、服务设施配置、避难场所规划、街道空间理解、人流承载核算、政府开发管控等为典型应用,开展研究方法和实践指导上的探索。
(本期编辑:安 静)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