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脸有多重要

已有 6534 次阅读 2016-7-29 10:3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重要性

两人相遇,俗称见面,而不是看看屁股和躯干。看见了脸,就说明看见了这个人,不像别的动物闻一闻气味----人的嗅觉退化了。虽然大脑通向外界的第一对脑神经是嗅神经,但嗅觉只在辨别环境和食物方面起作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只是辅助作用。

求职?要看脸,据统计,长的漂亮的,总体收入都比较高。相亲?就更不用说了,不看脸怎么行?当然,雌性可能只听听声音就行,而雄性不行,不看脸,嗓音再好也不行,虽然两者常常是有关联的。

脸的重要性,不单单在于个体身份识别。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年龄、能力、攻击性、作为配偶的“质量”,等等,都或多或少能从脸上体现出来。一个人内脏有缺陷,少了一叶肺或肝,或者心脏有问题,您可能看不出来,而脸上的表现却一目了然。显然,如果面部特征仅仅是个体识别的图谱,就像婴儿识别母亲的脸,就不会不存在优劣之分。在天下的婴儿心目中,母亲总是最顺眼的,因为他们不需要鉴别母亲的质量。

即使是色情材料,据研究,人们首先关注的也是脸,而不是另外的“器官”。这个容易研究,设定好眼球跟踪设备,让受试者看色情材料,就能知道他们首先观察的是哪个部位。当然,这可能只需要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具体多少时间,有兴趣可以去查查专业的研究。

脸的重要性,从人类大脑结构也能体现出来。人脑深处有一块特别的区域叫做梭状回(fusiform gyrus),就能直接决定人的面部识别功能。如果此区域受损,人就记不住谁长什么模样,即使很熟悉的人。比如,明明是跟妈妈面对面,却认不出是谁:咦?明明是妈妈的声音,说话的怎么不是妈妈!这种极端的情况很罕见,被称为面部失认症(prosopagnosia)或脸盲(face blindness)。常见的情况是,某某抱怨自己认不准人,再见面就不认识了。许多人都这样,只是程度不同。想想看,要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要当领导,这样可不行:同僚或上级会说你目中无人,下级会说你架子大。

一个TED演讲(Vilayanur Ramachandran)中说的很形象,“你仍然能够通过嗓音识别他人,并且说,哦,对了,这是乔,但你没法看着别人的脸认出这是谁,对吧?你就连镜子里的自己都认不出来了。我的意思是说,当你对着镜子眨眼时,你依然知道那人在眨眼,而且你知道那是在镜子里,但却真的识别不出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大约2%的人,虽不至于像上述的脸盲,但记忆面孔很困难。另有不少人,自称面孔记忆超人,只要见过的面孔就过不不忘,但专家对此表示怀疑。不记脸的人,有的是先天能力比较差,或童年见的人太少没刺激相关功能的发展。另一些人,则与个性和性格有关,比如,没有自信的人,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就少了观察人的窗户。自闭症患者,就不容易记住别人的面孔。

面孔记忆能力并不是电脑中的01,无法绝对量化。同时,它与许多刺激条件有关。比如,自然的表情能刺激大脑中与面部识别有关区域的神经活动。面孔记忆,也与“意义”有关。有意义的脸,才容易被记住。我们的大脑虽然没有容量限制,但也不愿意存储没意义的信息。如果你是一个男性,上网看一张冷艳的车模的脸,不管盯着看了多长时间,过后可能毫无印象,但一个活生生的美女对你暧昧地微笑,可能就很容易记住。有的小孩在自己或家人受到暴力许多年后,都能准确地辨认出罪犯的面孔,就是因为那张脸是有意义的。

常规的社会交往,譬如参加会议,与会者对你来说并不重要,尽管通过一起吃饭一起开会,但大家都不是真心交往,脸上即使有微笑,也是社会性微笑。除此之外,你看不到他们有什么幸福、愤怒、厌恶等自然表情,自然就不容易被记住,更不容易和具体名字联系起来。权力意识和竞争意识强烈者,在这方面可能有天赋,因为记住别人的脸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人类记忆面孔的能力本身就充分说明了脸面的重要性。小蝌蚪找妈妈,不知道靠什么线索。企鹅,能在数万数十万个体中分辨出配偶的声音。人类,就靠一张脸,几个月大的婴儿很快就能记住妈妈的容貌。

一张脸有多重要,一篇短文讲不了多少。再者,生物学的许多东西,用语言很难充分表达,就像太监听别人讲述皇帝天天晚上做的事情,或许无法全理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4394-993343.html

上一篇:红颜的定义:两个经典故事
下一篇:酒窝的传说
收藏 IP: 119.167.110.*| 热度|

8 蒋永华 魏焱明 吉宗祥 刘全慧 霍艾伦 wangbin6087 hnw48 doctor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