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大学德语系历届硕士生毕业论文目录(1979级-2019级)
2023.11.16
https://deutsch.tongji.edu.cn/sbpy/ljbylwml.htm
1 | 1979 级 | 丁伟祥 | 德语情态动词的用法 |
2 | 1979 级 | 冯季平 | 论现代德语中常见名词和形容词的后缀 |
3 | 1979 级 | 贺文威 | 内燃机制造专业中德语词汇结构的研究 |
4 | 1979 级 | 金秀芳 | 现代德语命令式及其祈使形式 |
5 | 1979 级 | 李继祖 | 汉语成语解释性德语翻译问题 |
6 | 1979 级 | 李建民 | 电工专业科技德语句法研究 -动词用法 |
7 | 1979 级 | 梁镛 | 科技德语汉译问题 -以电子计算机专业文献为例 |
8 | 1979 级 | 石燕致 | 德语语气小品词及其词类问题探索 |
9 | 1979 级 | 隋亚琴 | 电工专业词汇中的名词复合词分析 |
10 | 1979 级 | 唐伟明 | 运用从属关系语法描写德语句型及其与汉语句型的比较 |
11 | 1979 级 | 王依 | 单一语言或借助母语进行教学——我国理工科大学生德语教学问题探讨 |
12 | 1979 级 | 肖金龙 | 电工专业德语紧缩形式及其翻译问题 |
13 | 1979 级 | 杨文亮 | 德语中英美外来词 |
14 | 1979 级 | 张振华 | 现代德语构词法初探 |
15 | 1979 级 | 周成功 | 现代德语否定表达法及德汉否定比较 |
16 | 1979 级 | 周恒祥 | 德语限定词 |
17 | 1979 级 | 周杰红 | 广告德语的初探 |
18 | 1979 级 | 朱建华 | 硅酸盐专业科技德语的复合名词研究 |
19 | 1980 级 | 陈伟丰 | 德汉——汉德时态比较 |
20 | 1980 级 | 方建国 | 建筑学教科书动词初探-频率、构词、意义及其用法 |
21 | 1980 级 | 费征 | 对沃尔夫冈·勃歇尔特短篇小说中的战争题材和艺术特色的研究 |
22 | 1980 级 | 马佳 | 德汉比较的可能性,问提及其方法探讨 |
23 | 1980 级 | 裘明仁 | 中德音位学系统研究 |
24 | 1980 级 | 阮燕海 | 建筑学专业德语中形容词的分析 |
25 | 1980 级 | 尚祥华 | 专业词汇对通用语的影响”时代”周报中评论性文章的调查 |
26 | 1980 级 | 孙冰莹 | 机器翻译新探概念依存理论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
27 | 1980 级 | 王方 | 德、汉语中让步关系的表达方法 |
28 | 1980 级 | 徐岚 | 中国人书面德语错误分析——初级阶段 |
29 | 1980 级 | 袁杰 | 现代德语中的功能动词和功能动词结构及其与汉语中同类现象的对比 |
30 | 1980 级 | 张定显 | 德汉科技翻译问题 |
31 | 1980 级 | 郑亚江 | 一堂真正的“德语课”——对西格弗里德·伦茨小说“德语课”中的 中心冲突——职责的履行——初探 |
32 | 1980 级 | 朱小安 | 德语虚拟式的用法及其汉译问题探讨 |
33 | 1982 级 | 楚润 | 德语名词同义词义素分析 -以“建筑物”和“房间”所标志的概念为探讨范围 |
34 | 1982 级 | 郭增权 | 从主位一述位切分看现代德语文章的粘着性 |
35 | 1982 级 | 贾德明 | 现代德语定语从句及其汉译问提探讨 |
36 | 1982 级 | 李敏 | 现代德语无连词从句的形式和应用及德汉比较 |
37 | 1982 级 | 张秋宾 | 试用功能修辞学理论探索现代德语和汉语中的程度范畴 |
38 | 1983级 | 洪玮 | 现代德语中几个使动型的言语行为 |
39 | 1983级 | 史纪军 | 现代德语语中因果关系联结 |
40 | 1983级 | 谢伟 | 德语语篇中的指称照应关系初探 |
41 | 1983级 | 钟联民 | 现代德语隐喻的语义分析 |
42 | 1983级 | 周耕夫 | 计算机在德语中的应用——以一软件为例 |
43 | 1984 级 | 蔡栋敏 | 谈标题在文章段落中的作用——取例于“南德意志报”和“时代周刊”的文章 |
44 | 1984 级 | 陈新力 | 机器词典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语言学研究的探讨 |
45 | 1984 级 | 顾迈 | 德语作为外语教科书中的对话的语言学分析 |
46 | 1984 级 | 黄玉寅 | 对电视新闻时间、地点和命名诸范畴的探讨 |
47 | 1984 级 | 邱震海 | 文章开头的探讨——取例于3份德文日报的科普文章 |
48 | 1984 级 | 沈雷 | 譬喻与认知—就“爱情”概念的隐喻化表达探讨隐喻的本质及作用 |
49 | 1984 级 | 汪薇薇 | 语法和词典学——探讨运用配价理论到德语动词词典的问题 |
50 | 1985 级 | 范燕倩 | 中国人与德国人在语言交际中的困难——日常生活交际中言语行为的德汉对比 |
51 | 1985 级 | 金强蔚 | 指示性专业文章的语用学观点 |
52 | 1985 级 | 匡黎 | 浅析德语中的“情态小品词” |
53 | 1985 级 | 袁明毅 | 德语方位介词之语义 |
54 | 1985 级 | 周剑军 | 利用计算机标点断句获取信息 |
55 | 1985 级 | 邹蕴汝 | 德汉称呼的比较及其翻译问题初探 |
56 | 1987 级 | 潘燕 | “尽在无言中”——以手势语为例,研究非言语交际现象 |
57 | 1987 级 | 孙景河 | 文学作品中寓意姓名的汉德互译问题 |
58 | 1988 级 | 陈明浩 | 同济大学理工科大学生德语基础终点测试刍议和设想 |
59 | 1988 级 | 韩青 | 德国汽车广告的语言特色 |
60 | 1988 级 | 刘刚 | 德语词素自动分析 |
61 | 1988 级 | 潘亚玲 | 德汉动物惯用语对比及其翻译初探 |
62 | 1988 级 | 徐蕴俊 | 德汉语序对比——对初学德语的中国学生在德语陈述句中常见语序错误的分析 |
63 | 1988 级 | 朱开富 | 德汉被动句比较 |
64 | 1988 级 | 祝亚波 | 德汉动词比较“sehen/看”——语义、语法描写、对比、错误分析与词汇教学 |
65 | 1990 级 | 朱国华 | 优化德语(作为外语)考试方法初探——以同济大学德语六级考试为例 |
66 | 1991 级 | 崔庆华 | 机械制造专业的科技德语教学——有关阅读练习的探讨 |
67 | 1991 级 | 高亚桢 | 初学德语中国学生德语作文文体错误分析 |
68 | 1991 级 | 马兴银 | 德汉机器使用说明书的比较 |
69 | 1992 级 | 靳向阳 | 中国德语专业德国国情课的调查研究 |
70 | 1992 级 | 李治 | 日常生活中中德交往误解的研究 |
71 | 1993 级 | 黄慧颍 | 中国德语教学发展历史研讨 |
72 | 1993 级 | 黄若冰 | 隐喻手法在经济德语中的应用 |
73 | 1993 级 | 王亮 | 德语测试方法研究——以全国大学德语四级考试 (PHSD4) 主观写作试题为例 |
74 | 1993 级 | 朱红 | 德语数字成语及其翻译 |
75 | 1994 级 | 陈非非 | 中德三资企业中的跨文化合作问题——在中国的调查研究 |
76 | 1994 级 | 黄雪媛 | 德中报纸经济评论与结构特点比较 |
77 | 1994 级 | 黎东方 | 中德广告文对比-从篇章的功能、主题及结构等方面对化妆品广告的分析 |
78 | 1994 级 | 刘志敏 | 中德贸易史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以德商美最时洋行(1866-1949)的语言行为为例 |
79 | 1994 级 | 伍慧萍 | 篇章名词性指同现象的汉德比较 |
80 | 1994 级 | 赵劲 | 中国德语本科教学中的经济德语教材 |
81 | 1994 级 | 左韶民 | 德语和汉语中的冠词功能——名词限定性的对比研究及教学建议 |
82 | 1995 级 | 喻子夷 | 篇章语言学角度的药品说明书之汉德比较 |
83 | 1996 级 | 郭屹炜 | 德汉股词语的对比研究——以比喻手法为例。 |
84 | 1996 级 | 韩巍 | 德汉复合词比较研究 |
85 | 1996 级 | 乌兰 | 中德身势语与行为方式对比——从符号学角度探讨中德身势语及行为方式之异同。 |
86 | 1996 级 | 张建欣 | 以南德意志报为例,从语音学、正字法、形态—句法学、语义学及篇章语用学方面试析德语报刊中的缩略语的用法。 |
87 | 1997 级 | 陈可乐 | 笑话为什么好笑——德汉笑话语言及内容的对比研究 |
88 | 1997 级 | 黄崇岭 | 中德三资企业中中方职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份问卷的调查研究 |
89 | 1997 级 | 乔燕 | 德汉常用商标对比分析 |
90 | 1998 级 | 陈其逊 | 学生赴德自费留学的研究——影响自费留德的因素及自费留德的现况 |
91 | 1998 级 | 崔培玲 | 德汉隐喻比较——以情感隐喻“愤怒”和“爱”为例 |
92 | 1998 级 | 高浔 | 从篇章语言学角度对中德体育报道之比较分析 |
93 | 1998 级 | 刘旻 | 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德国在沪直接投资调查 |
94 | 1998 级 | 张帆 | 跨文化课题:微笑——以德国人的视角透视中国人的微笑 |
95 | 1998 级 | 张晓青 | 中国德语作为外国语课堂教学的口语习得 |
96 | 1998 级 | 张怿琛 | 以中德报刊评论为例对比研究使用连接性词语的句子连接 |
97 | 1999 级 | 葛艳 | 关于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辅材料的编写 |
98 | 1999 级 | 陶卓 | 对中德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沉默现象的调查研究 |
99 | 1999 级 | 吴勇立 | 困难见巧——评莫尼克女士的《围城》德文译本 |
100 | 1999 级 | 朱苗苗 | 德国绿党——一个新兴政党的兴起与发展 |
101 | 2000 级 | 陈 宇 | 从谚语在议论文中的应用看写作惯例的文化特色 |
102 | 2000 级 | 焦海龙 | 一切都需要论证!——从论证的角度分析中德政论文 |
103 | 2000 级 | 李立贵 | 作为外语的德语强化教学中交际方式——以交际方式“论证”为例 |
104 | 2000 级 | 梁小露 | 2000年和2001年同济大学德语六级考试阅读理解试题质量分析 |
105 | 2000 级 | 夏利群 | 从中国德语专业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来看英语对德语学习的干扰 |
106 | 2000 级 | 朱轶杰 | 对卫礼贤在中国的活动和他的中国观的研究 |
107 | 2001级 | 陈兵 | 犹太人通往融合的漫长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浅谈德国的反犹主义 |
108 | 2001级 | 陈懋 | 业委婉语的德汉对比——语言和文化层面的理解 |
109 | 2001级 | 冯志霞 | 德汉食谱之比较分析—从篇章语言学角度 |
110 | 2001级 | 兰鹏 | 1972年以来的中德外交关系在德文报刊中的反映 |
111 | 2001级 | 梁文武 | 德国的多元化社会-对比,问题与建议 |
112 | 2001级 | 倪苗 | 汉德外来词 |
113 | 2001级 | 滕薇 | 德汉招聘广告的篇章分析 |
114 | 2001级 | 许慎 | 2001年及2002年同济大学德语六级听力试题分析 |
115 | 2001级 | 闫瑜 | 论德国工会制度 |
116 | 2001级 | 杨菁 | 汤若望与历史小说《在上苍的阴影下》中的主人公-一个比较的尝试 |
117 | 2002级 | 陈忱 | 科普文章中的隐喻——以计算机科学领域为例 |
118 | 2002级 | 纪永滨 | 等或不等——《美食家》德译本汉语成语德译初探 |
119 | 2002级 | 沙晓娅 | 德中大学理念——以慕尼黑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在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科研与教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等方面进行对比 |
120 | 2002级 | 叶苏 | 社会和政治影响下的中德人名命名比较 |
121 | 2002级 | 赵金霞 | 交际因素在大学德语教材中的导入研究——以《新编大学德语》和《大学德语》(修订版)为例 |
122 | 陈琦 | 中德讣告的跨文化与篇章语言学对比研究 | |
123 | 刘沁卉 | 君特· 格拉斯《蟹行》汉译浅析 | |
124 | 刘卫平 | 民主德国妇女文学作品主题和妇女形象分析 | |
125 | 徐林峰 | 海因里希·伯尔在中国的接受情况 | |
126 | 俞秋似 | 小组活动在德语强化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 | |
127 | 张冰枝 | 中德模糊语言应用的对比研究-以政论文为例 | |
128 | 2004级 | 郭歌 | 技术、自然与人— 科技时代下的《能干的法贝尔》 |
129 | 2004级 | 孙瑜 | 试析小说《钢琴教师》文学风格的汉译 |
130 | 2004级 | 王轶 | 浅析德国政治语言的模糊性-以德国议会会议记录为例 |
131 | 2004级 | 张苹 | 从新历史主义视角浅析乌韦•蒂姆的小说《以我哥哥为例证》 |
132 | 2004级 | 赵亘 | BGB法律专业术语构词法研究-以德国民法典中的名词为例 |
133 | 2004级 | 周婧娟 | 篇章语言学及Gérard Genette序言理论角度的德汉序言功能对比研究-以教材序言为例 |
134 | 2005级 | 陈琦 | 中德讣告的跨文化与篇章语言学对比研究 |
135 | 2005级 | 刘沁卉 | 君特· 格拉斯《蟹行》汉译浅析 |
136 | 2005级 | 刘卫平 | 民主德国妇女文学作品主题和妇女形象分析 |
137 | 2005级 | 徐林峰 | 海因里希·伯尔在中国的接受情况 |
138 | 2005级 | 俞秋似 | 小组活动在德语强化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 |
139 | 2005级 | 张冰枝 | 中德模糊语言应用的对比研究-以政论文为例 |
140 | 2006级 | 郭 婧 | 德汉汽车专业术语构成对比研究 |
141 | 2006级 | 梁黎颖 | 以堤契诺为名,与大自然为邻——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赫尔曼•黑塞的《堤契诺之歌》 |
142 | 2006级 | 毛冬妍 |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汉译探析 |
143 | 2006级 | 忻元昇 | 穆齐尔作品中的文化批判 |
144 | 2006级 | 张舒予 | 中国政府政治文献汉译德过程中的等值问题 |
145 | 2006级 | 邹沁璐 | 对德国转折文学与尤利娅•弗兰克的“无归宿感”的解读——以小说《营火》为例 |
146 | 2006级 | 左海清 | 中德网络政治新闻语篇对比研究 |
147 | 2007级 | 曹 杉 | 中、德视听媒体中“中国形象”的偏差——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德电视解说词为例 |
148 | 2007级 | 黄苏晗 | 德国女诗人德罗斯特-许尔斯霍夫《犹太人的山毛榉》的象征手法探析 |
149 | 2007级 | 刘 瑾 | 寻找“自我”之路——黑塞小说《德米安》的心理学解读 |
150 | 2007级 | 卫 燕 | 从可接受性角度看中德气功养生教学材料篇章特点——以焦国瑞气功养生教材为例 |
151 | 2007级 | 许玉梅 | 中国学生在德福考试中写作部分的论证问题分析—— 以2007年4月的考试结果为例 |
152 | 2007级 | 严思佳 | 从互文翻译的分析小说《朗读者》的中译本 |
153 | 2008级 | 陈曦 | 跨文化视域下德汉口译教材的文本分析——以《德语口译教程》为例 |
154 | 2008级 | 董菁 | 中德旅游产品项目介绍的篇章语言学对比研究 |
155 | 2008级 | 房春光 | 朗读与启蒙,拯救与逍遥 --施林克成功之作《朗读者》启蒙意义之探析 |
156 | 2008级 | 高原 | 毕德麦耶尔背景下许尔斯霍夫的晚期诗歌——以《1844年诗集》为例 |
157 | 2008级 | 官青 |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评析《道德经》卫礼贤译本 |
158 | 2008级 | 黄婷 | 《德国民法典》中的名词化语法隐喻 |
159 | 2008级 | 许文青 | 诠释E. T. A. 霍夫曼的长篇小说《魔鬼的迷魂汤》中的艺术家问题 |
160 | 2008级 | 杨晔 | 从内容效度角度分析 2010年大学德语四级测试样卷 |
161 | 2008级 | 张斌 | 中德会展企业文化对比研究 |
162 | 2009 级 | 程明玉 |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看德国图片报对68学生运动的报道 |
163 | 2009 级 | 丁洁 | 双重身份危机——对小说《你不会死》的解读 |
164 | 2009 级 | 高小曼 | 德国大众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以德国《世界报》《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法兰克福评论报》中关于2010年世博会的报道为例 |
165 | 2009 级 | 何欢欢 | 原版引进德语教材的国情知识分析——以《走遍德国》初级和中级为例 |
166 | 2009 级 | 李莎莎 | 中德禁止类公式语语用对比研究 |
167 | 2009 级 | 钱玲燕 | 德语经济语篇中的隐喻研究——以德国《商报》为例 |
168 | 2009 级 | 石丽荣 | 德语专业与非德语专业学生书面交际中语言能力的对比研究 |
169 | 2009 级 | 宋芸 | 布科维纳德语文学对整体德语文学的贡献 |
170 | 2009 级 | 王蕾 | 以《边城》为例初探汉译德文学翻译特点 |
171 | 2009 级 | 项雯 | 欲念之奴——试析歌德《浮士德》中的“格雷琴悲剧” |
172 | 2009 级 | 徐玲 | 专业术语的德汉翻译——以汽车领域德国工业标准中的复合专业术语为例 |
173 | 2009 级 | 曾移红 | 中德科学类书评的文化特征比较 |
174 | 2010级 | 陈璐璐 | 节选翻译及翻译难点(中国元素)解析 |
175 | 2010级 | 陈晓芸 | 德语专业本科生学习动机实证研究 |
176 | 2010级 | 崔善烨 | 从功能交际的视角分析教材《新编大学德语》——以“交际意向”板块为例 |
177 | 2010级 | 龚 琦 | 动词lassen的汉译探讨许传良 德语汽车专业术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
178 | 2010级 | 江如蜜 | 论顺应的动态性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以Digitale Fotopraxis翻译节选为例 |
179 | 2010级 | 黎 瑾 | 德语征婚广告文体学研究 - 以《南德意志报》为例 |
180 | 2010级 | 马 媛 | 冯塔纳小说《艾菲·布里斯特》中的神秘性 |
181 | 2010级 | 马鹏俐 | 试论两德分裂对前民主德国人民的影响——以乌韦•约翰逊的《关于雅各布的种种揣测》为例 |
182 | 2010级 | 莫 笛 | 中德语言学期刊论文论证结构的对比分析 |
183 | 2010级 | 滕 硕 | 网络双语展示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研究——以中德文化网为例 |
184 | 2010级 | 王学博 | 《智者纳坦》——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框架下的分析与阐释 |
185 | 2010级 | 徐 悦 | 迪伦马特《物理学家》中的怪诞性 |
186 | 2010级 | 姚 磊 | 被误测的世界,被误解的科学——论丹尼尔·克尔曼小说《测量世界》的叙事结构 |
187 | 2010级 | 张 雄 | 德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设计——以德语德国网站为例 |
188 | 2010级 | 张 龑 | 德国现代文学中词汇文化意义的翻译——以小说〈阿波斯托洛夫〉为例 |
189 | 2010级 | 张 丽 | 视域融合理论对文学翻译的启示——以报告文学作品〈请屏住呼吸,看北京上空一片阴霾〉为例 |
190 | 2010级 | 张 琪 | 谈德语测量学文献中定于从句的翻译问题 |
191 | 2010级 | 张 霞 | 从顺应论看德语电影《四分钟》的字母翻译 |
192 | 2010级 | 张雪薇 | 试论科技德语的文体特征与翻译策略 |
193 | 2010级 | 周 韧 | 解析赫塔·米勒作品中的暴力链条——以短篇小说集《低地》为例 |
194 | 2011级 | 陈晓燕 | 文学作品〈囚犯间的秘密通信〉的翻译难点分析与探讨 |
195 | 2011级 | 程怡婷 | 摄影专业词汇的汉译探究杨斐 科技德语中被动句的汉译 |
196 | 2011级 | 冯 冰 |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浅析郭沫若译《茵梦湖》 |
197 | 2011级 | 顾芊芊 | 翻译实践中的网络资源的功能与使用 |
198 | 2011级 | 李凯敏 | 从等值理论角度谈《德国》杂志汉译中的问题 |
199 | 2011级 | 龙 舟 | 《红楼梦》德译本诗词翻译对比 |
200 | 2011级 | 孟泽龙 | 摄影专业语篇的汉译分析——以Das Blitz -Kochbuch为例 |
201 | 2011级 | 潘丽云 | 科技类文本中的小标题翻译——以Kreative Foto- praxis为例 |
202 | 2011级 | 孙 晓 | 从认知角度分析德语人体词的多义现象 |
203 | 2011级 | 孙德安 | 浅析儿童文学的翻译——以〈酷曼和我〉的翻译为例 |
204 | 2011级 | 孙丽燕 | 以顺应论角度分析科普类语篇翻译难点的处理 |
205 | 2011级 | 王秀芝 | 经济报道中作为篇章连贯手段的隐喻 |
206 | 2011级 | 吴梦徽 | 二语(英)在三语(德)中的句法迁移 —— 针对英德句法的比较和实证研究 |
207 | 2011级 | 熊艳军 | 汉语新闻标题德译策略分析——以同济大学对德合作新闻翻译为例 |
208 | 2011级 | 徐悟疾 | 理想主义的市民悲剧——席勒《阴谋与爱情》之诠释 |
209 | 2011级 | 于威娜 | 从跨文化的视角谈《中德国情口译教程》中的问题 |
210 | 2011级 | 曾 嫣 |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阐释力——以报纸翻译为例 |
211 | 2011级 | 周芳蓉 | 论科技德语中定语的翻译方法——以摄影文本为例 |
212 | 2011级 | 周思婷 | 解读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的饥饿现象 |
213 | 2011级 | 周晏超 | 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以2012年默克尔总理外交讲话翻译为例 |
214 | 2012级 | 曹 萍 | 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模糊及其翻译 ——以小说《穷乐师》的翻译为例 |
215 | 2012级 | 陈秀平 | 汉德语言类学术论文互文性对比研究 |
216 | 2012级 | 方怡青 | 《从文本类型学角度谈德语期刊文章的汉译——以<非常游艇>杂志为例》 |
217 | 2012级 | 高 然 | 文化类作品的翻译难点和翻译策略 |
218 | 2012级 | 顾佳圆 | 关系束缚之人——黑贝尔悲剧《尤迪特》之诠释 |
219 | 2012级 | 韩梦怡 | 情感的诗化——阿图尔·施尼茨勒《埃尔泽小姐》中的情感展现研究 |
220 | 2012级 | 黄烜峤 | 太阳能发电技术专业词汇的汉译初探 |
221 | 2012级 | 李惠君 | 德语科普文章文体特征分析—以“健康”为主题的文章为例 |
222 | 2012级 | 凌 波 | 戏剧中言外之意的德译研究. |
223 | 2012级 | 刘 楠 | 术语在专用语中的隐喻性使用 |
224 | 2012级 | 倪晓姗 |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网站汉德新闻翻译策略分析——以同济大学对德合作交流网为例》 |
225 | 2012级 | 单亦嘉 | 论文中文题目:从功能翻译视角分析对话访谈翻译的难点处理——以《最后一次访问》一书的翻译为例 |
226 | 2012级 | 邵 帅 | 从多维翻译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以翻译艾辛格小说《更大的希望》为例 |
227 | 2012级 | 唐 炜 | 以法律案例为例分析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复合句的处理 |
228 | 2012级 | 王 鹏 | 处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张力关系之间的德国数据保护 |
229 | 2012级 | 颜莉艳 | 德汉语言学学术论文风格对比研究 |
230 | 2012级 | 郁文娟 | 《专用语》长句中定语汉译初探 |
231 | 2012级 | 张 丽 | 中学生德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强度及其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
232 | 2012级 | 张 影 | 从目的论看科技德语中定语从句的汉译—以平面设计手册文本为例 |
233 | 2012级 | 张梦涵 | 儿童视角中的希望之光 |
234 | 2012级 | 赵健品 | 斯蒂夫特《彩石集》静态描写研究 |
235 | 2012级 | 周乐伟 | 德语学习效果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236 | 2012级 | 周秋实 |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策略——以电影《再见,列宁!》为题 |
237 | 2012级 | 朱金锋 | 伊拉克战争以来的德美关系——基于自由主义视角的分析 |
238 | 2013级 | 施晓平 | 试析德语关系从句的汉译技巧——以《欧洲的价值》的翻译实践为例 |
239 | 2013级 | 汪逸洋 | 外交公开讲话翻译中语体特点的体现——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外交活动的公开讲话为例 |
240 | 2013级 | 王语暄 |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企业宣传资料翻译探讨 |
241 | 2013级 | 徐一娴 | 试析科技德语中非从句定语的翻译——以《石质文化遗产监测技术导则》为例 |
242 | 2013级 | 俞珊珊 | 浅析德语新闻翻译中的预设处理——以德国《时代周报》的三篇报道为例 |
243 | 2013级 | 张慧珺 | 科技德语中因果关系的汉译处理 |
244 | 2013级 | 周 红 | 德语儿童文学的汉译策略——以《吹牛大王历险记》节选汉译为例 |
245 | 2014级 | 陈玥 | “中国自我形象与德国的中国形象——关于2013及2014年中国领导人访非相关报道及评论的分析” |
246 | 2014级 | 范振健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道德经》德译研究 |
247 | 2014级 | 方诗音 | 析霍夫曼小说中的真实性——以真实童话《金罐为例》 |
248 | 2014级 | 李梦婕 | 伊尔莎艾兴格早期叙事作品集《被缚之人》“边界境况”研究 |
249 | 2014级 | 刘英杰 | 在叙述线索的交叉中引发的悲剧——歌德小说《亲合力》之诠释 |
250 | 2014级 | 丘香连 | 系统理论视角下可持续发展报告篇章类型语言学分析——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例 |
251 | 2014级 | 饶贝蕾 | 永恒战争中的身份问题——巴赫曼小说《马利纳》之诠释 |
252 | 2014级 | 苏霁雯 | 德语经济类杂志《经济周刊》中广告的隐喻分析 |
253 | 2014级 | 王金辉 |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解读德国媒体的语言描述——以《明镜周刊》对“乌克兰事件”的报道为例 |
254 | 2014级 | 徐成平 | 中德花卉名称对比 |
255 | 2014级 | 朱艳 | 财经类语篇中的图文关系分析——以德国《经济周刊》为例 |
256 | 2015级 | 牛雪侠 | 德语专业基础德语课上的母语使用 |
257 | 2015级 | 郑盈盈 | 德国美食综艺节目的功能分析 |
258 | 2015级 | 寇潇月 | 诗学彰显的金融危机——歌德诗剧《浮士德》中的现代性悲剧 |
259 | 2015级 | 石羽洁 | 德语论文摘要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以第13届IVG会议语言学论文为例 |
260 | 2015级 | 陈安妮 | 社交网络平台上政治交际的话语分析:以德国选择党为例 |
261 | 2015级 | 李晨旭 | “民粹主义者”的网络话语策略——以奥地利自由党主席斯特拉赫的脸书为例 |
262 | 2015级 | 刘春游 | "篇章类型理论视角下对“有奖参与启事”的探究——以德语杂志freundin为例 |
263 | 2016级 | 王艳玲 | 中德足球新闻报道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
264 | 2016级 | 王周凤 | 功能翻译视角下的《红楼梦》服装德译研究--以史华慈译本为例 |
265 | 2016级 | 常依娜 | 德国报纸影评篇章功能分析 |
266 | 2016级 | 曹明珏 | 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之起源——《1769年我的游记》与《论语言的起源》之语言观比较 |
267 | 2016级 | 李翌凡 | 从城市语言学角度对比分析中德餐饮店招牌——以上海和法兰克福、科隆为例 |
268 | 2016级 | 张琳 | 中德城市旅游大巴语音解说对比分析--以上海和汉堡例 |
269 | 2016级 | 金辰一 | 自由骑士的向死而在--歌德五幕戏剧《埃格蒙特》骑士母题诠释 |
270 | 2017级 | 徐榕婕 | 德文本《共产党宣言》中修辞性破框句的分析和诠释 |
271 | 2017级 | 尹悦 | 德国多模态难民新闻中的图文关系研究——以2015年科隆除夕夜事件为例 |
272 | 2017级 | 马飞燕 | 德国媒体关于科隆2015 除夕事件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以《明镜》在线为例 |
273 | 2017级 | 童颖 | 《穿靴子的雄猫》中的浪漫反讽 |
274 | 2017级 | 徐琪雯 | 翻译操纵论视角下的《共产党宣言》译本对比研究——以成仿吾、徐冰合译本与成仿吾译本为例 |
275 | 2017级 | 梅程沁 | 《共产党宣言》中的隐喻分析 |
276 | 2017级 | 舒婳 | 歌德《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中的中国意境 |
277 | 2017级 | 赵家凤 | 忠实与丰富——论赫尔德翻译理论及其实践 |
278 | 2017级 | 许颖 | 德文本《共产党宣言》中对立命题的分析 |
279 | 2017级 | 刘梦婷 | 当代青少年DAF教材中的诗歌及其教学设计 |
280 | 2017级 | 高元悦 | 晦暗作为德意志浪漫派特征——诺瓦利斯《夜颂》之分析诠释 |
281 | 2017级 | 何晶玮 | 诗歌对自然-神性的彰显——论歌德《西东合集》 “歌者之书” |
282 | 2017级 | 黄子娟 | 魔魅自然力——E.T.A.霍夫曼小说《法伦矿山》之诠释 |
283 | 2017级 | 刘丹妮 | “夜”与浪漫艺术家——对E.T.A.霍夫曼作品《斯居戴里小姐》的一种阐释 |
284 | 2017级 | 张海伦 | 美与死:霍夫曼斯塔尔作品中"死亡"形象的比较与其创作风格的流变 |
285 | 2017级 | 洪妍 | 思维和语言:洪堡语言哲学思想研究——以《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为例 |
286 | 2017级 | 廖晨曦 | 基于会话分析的德语脱口秀修正话语研究——以《NDR Talkshow》为例 |
287 | 2018级 | 陆贇莉 | 从话语分析视角看德国媒体在华为事件中的安全话语建构——以《明镜》为例 |
288 | 2018级 | 张碧璇 | 《共产党宣言》篇章结构研究 |
289 | 2018级 | 宋陆越 | 论赫尔德悲剧美学在歌德《铁手骑士葛兹》中的体现 |
290 | 2018级 | 徐祯蔚 | 诗与政治——对歌德《托夸多·塔索》的阐释 |
291 | 2018级 | 付晓阳 | 洪堡汉语观再认识 |
292 | 2018级 | 段懿玲 | 面纱下的理念——歌德1797年叙事谣曲之诠释 |
293 | 2018级 | 马晓凤 | 对催眠术“夜面”的文学书写——E.T.A.霍夫曼《催眠师》之阐释 |
294 | 2018级 | 崔牧云 | 基于会话分析的德语电视访谈节目话轮转换研究——以《Maybrit Illner》为例 |
295 | 2018级 | 孙华北 | 电影中的多模态隐喻认知分析 |
296 | 2018级 | 邓闵云 | 德国媒体中的中国形象——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的报道为例 |
297 | 2017级德语笔译 | 路木兰 | 中译德的时态转换问题——以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为例 |
298 | 2017级德语笔译 | 卡通瑞纳 | 中国文化因素的德译策略研究——以《龙族》为例 |
299 | 2017级德语笔译 | 史明鸥 | 析德译龙应台《目送》中对隐喻的处理方法 |
300 | 2018级德语笔译 | 鲁瑶 | 德语分词形容词用法汉译——以《黑色的大鸟》为例 |
301 | 2018级德语笔译 | 夏雯 | 高校新闻的德译方法探讨——以同济大学对德合作交流网为例 |
302 | 2018级德语笔译 | 朱秋鹏 | 德语关系从句汉译策略探析——以德语侦探小说《离别前的雷司令》为例 |
303 | 2018级德语笔译 | 俞子潇 | 德译汉破折号的翻译策略分析——以《21世纪文化政策——对信息社会的要求》为例 |
304 | 2018级德语笔译 | 林夕 | 健身术语翻译策略研究——以健身指南《Sixpack Buch》为例 |
305 | 2018级德语笔译 | 夏文灿 | 德语视频字幕听译技巧分析 |
306 | 2018级德语笔译 | 刘天慧 | 《德国国家大流行病预案》中复杂句的翻译策略 |
307 | 2018级德语笔译 | 彭曦 | 语用预设的翻译探讨——以 《Morgenstund ist ungesund》为例 |
308 | 2018级德语笔译 | 罗圆 | 德语文本中回指词的汉译处理——以《Geist der Goethezeit: Frühromantik》为例 |
309 | 2018级德语笔译 | 伍冰怡 | 德语文学文本中文化专有项的汉译研究——以E.T.A.霍夫曼的小说《催眠师》为例 |
310 | 2018级德语笔译 | 张延 | 德语惯用语的汉译探讨——以《幸运儿与父亲》(节选)为例 |
311 | 2018级德语笔译 | 蔡本祥 | 发明专利翻译实践报告 |
312 | 2018级德语笔译 | 陈子希 | 德语文本中的复合句汉译策略——以《教育需要数字素养》为例 |
313 | 2018级德语笔译 | 林钰媛 | 德语文化特色词汇及表达的汉译方法——以《中国之我见》的翻译实践为例 |
314 | 2019德语笔译 | 邱余韵 | 德语新闻中被动语态的汉译探讨——以新闻网站Zeit Online为例 |
315 | 2019德语笔译 | 祁佳欢 | 文本类型视角下旅游文本德译汉的翻译策略——以《奥地利萨尔茨堡州旅游宣传册》为例 |
316 | 2019德语笔译 | 李姗珊 | 德国童话汉译的定语从句翻译——以《小苹果树晚安故事》为例 |
317 | 2019德语笔译 | 张娴 | 目的论视角下德语侦探小说的翻译——以《Totenrausch》为例 |
318 | 2019德语笔译 | 刘嘉豪 | 顺应论视角下健康科普类文本的德汉翻译研究——以《藻类药房》的汉译为例 |
319 | 2019德语笔译 | 刘东风 | 从功能翻译视角分析文化负载词的汉译策略——《村庄:德国乡村生活的昨天与今天》翻译实践报告 |
320 | 2019德语笔译 | 姚濛霏 | 顺应理论在德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以《Der Europäer als solcher ist unterschiedlich》的汉译为例 |
321 | 2019德语笔译 | 秦波 | 目的论指导下科技文本的翻译——以卡妥索单抗生产技术文件的德译汉为例 |
322 | 2019德语笔译 | 张旭 |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德语新闻报道中定语汉译策略探析 |
323 | 2019德语笔译 | 蔡铭 | 《第15期德国儿童和青少年报告》翻译实践报告 |
324 | 2019德语笔译 | 常紫寒 | 试析德语破折号的汉译方法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