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i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yingxiao

博文

骗小孩子的科学家

已有 5738 次阅读 2013-6-14 09:40 |个人分类: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家, 小孩子


《科学家的问题》这篇课文在多个版本的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中都有,课文开头读来挺有意思的,但读到课文的结尾却让人如鲠在喉。

 

培养质疑精神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让科学家故意出一个错误的问题让小孩子来找答案似乎有点过了。正如课文中所说的那样,小孩子知道真相后第一反应肯定会如一些教案所描述的那样“伤心、生气、难过、气愤,感觉自己和同学都被科学家欺骗了”,而科学家面对责问却“哈哈大笑”,虽然有后面点题的话作为补充,但我的心还是被那哈哈大笑刺痛了。

 

如果我是玛丽亚,说不定会留下“这世上还能相信谁”的阴影。质疑精神没培养出来,对人的信任却要大打折扣了。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如果一个理工科背景的作者来写的话,完全可以找到很多更合适小孩子的案例。

 

 

 

附《科学家的问题》课文原文:
   有一次,一位科学家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会这样。这是为什么?”
   一个小朋友抢着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还有的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小朋友们议论纷纷。
   玛丽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她满腹疑惑,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你可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吧!”
   于是,她买来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里。哎呀,水漫出来了,完全不是科学家说的那样!她很生气。
   第二天,玛丽亚找到那位科学家,问他:“你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道:“我不是骗你们。我是要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玛丽亚听了,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



==========

补充:

刚留意了上海版的教材,也有差不多一模一样的故事:《一个奇怪的问题》,只是小孩的名字叫伊琳娜,另外最后加了一段,点出这个小孩的妈妈是居里夫人。网上查了一下,这个科学家是郎之万。似乎这故事还是有一些来源的,只是不知是否像牛顿的苹果那样经过演绎。不过看原故事时这种不妥的感觉倒没这么强烈。

另外有意思的是,最初这个小孩的名字在课文里被弄成玛丽亚——居里夫人,2003年有个小学生指出教材错了:这个小孩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伊琳娜、而不是居里夫人本人。这个小学生的信写得很有意思:“也许,是出版社的叔叔、阿姨故意给我们出了一道错题。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但是,我怕有的小朋友不知道,一直这样错下去。”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教案还是用的玛丽亚的名字,不清楚是网上资料陈旧了还是有些版本的课本仍旧未改过来。就像下面这个教材:
http://www.xxjxsj.cn/article/UploadPic/2011-12/201112920533212066.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160-699313.html

上一篇:外滩
下一篇:待父母如待子女
收藏 IP: 58.25.153.*| 热度|

9 刘洋 赵美娣 李学宽 曹聪 刘光银 董彬 翟自洋 范秀山 JIANH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