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花黄萎病(Cotton Verticillium wilt)是一类土传性的维管束系统病害,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且防治极为困难。在我国主要由大丽轮枝菌V. dahliae 引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花黄萎病日趋严重,曾于1993、1995、1996、2002和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大发生,重病田病株率高达100%,并出现成片落叶成光杆的严重病田。由于缺乏抗病品种及溴甲烷禁用等问题,当前急需尽快培养抗病品种。但缺乏棉花黄萎病抗病性评价的统一标准,致使育种单位拿到的品种的抗病性间缺乏可比性。因此,我建议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以便于大家进行比较和参考。
棉花品种(种质)抗病性鉴定或者评价应该由国家选定气候区域代表性的单位来完成,采样统一的标准。我建议使用2阶段法:
(1)花蕾期依据下述标准调查发病叶片病情
在棉花花蕾期依据以下标准调查发病情况:0级,植株健康,无病叶;1级,1/4以下叶片显症状,叶片主脉间产生淡黄色或者黄色不规则病变;2级,1/4-1/2叶片显症状,病斑为多数为黄色或者黄褐色,叶片边缘略微卷枯;3级,1/2以上叶片显症,病斑大多数为黄褐色,叶片边缘卷枯;4级,全株叶片发病,或者叶片干枯脱落成光杆,植株死亡。
(2)收获期依据下述标准调查维管束变色情况
在棉花收获期还应该刨杆检查维管束变色情况,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级:0级,茎秆木质部无病变症状;1级,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淡黄色至黑色条纹)占刨面的1/4以下;2级,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占刨面的1/4至1/2;3级,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占刨面的1/2至3/4;4级,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占刨面的3/4以上。
可以考虑采样加权平均或者简单的算术平均值的办法,给出每个种质的抗病性评价值。
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如接种用黄萎病菌的的情况(单一强致病力菌株,还是用混合菌系?)、接种体的培养时间长短(发育阶段)、浓度及其准备方式(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麦粒砂培养基?)等等问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