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基金再次落下帷幕,几家欢乐几家愁。中的,乐滋滋,不中的,悲喜自知。心胸宽广的,说几句豪言壮语,貌似不在乎。平凡如我的,除了虚心接受评阅意见,只能期待明年。
是的,我们可以说不在乎!可是,我真的在乎。那是一字一句斟酌的心血,那是几个月和师长师兄师妹们探讨合作的心血,那是几个月里暗存侥幸的盼望。有门路的自然不必攀比,我们都是平凡得期盼自己的努力能获得肯定,期盼有点国家资助的项目,可以评职称,可以买设备,可以做点科研,可以让学生报导师的时候多点重量。
硕士研究生今天报到了,如今的孩子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要考虑导师经费是否充足,导师地位是否重要,将来毕业是否有用,这三年的学习是否会拿到国家补助外的经济实惠,是否能有各种“开会”公费旅游的机会,是否能有直接读博的机会,是否能够直接出国等等。
而这一切要求年轻的硕士导师们有更大的吸引力,而年轻的导师们,最缺乏的就是十几年人脉的沉积,缺乏高层次的人际,缺乏雄厚的科研经费,缺乏对体制的领悟。所以我们更需要资助,可是往往名不见经传的我们更容易被忽视。
几年来,参加老师项目,三年才争取到。自己独立申请,去年5个专家4个同意资助,一个不同意资助,失利。今年3个专家,2比1不同意,更是无可厚非。更戏剧化的是,专家竟然非常认真考证了我的名字,认为我超项,每年研究时间超过12个月,而我超项的理由就是两位获得资助者项目里都有我。
我是如此幸运,这位专家如此看重我,会细心到查验我是否超项;而我又是如此不幸,这位专家只看到我们名字相同,而不去考证我们是否同一个人,中文名字尤其是两个字重名的几率有多高,我就有多么“幸运”。
而且这么专家还细心到知道我去年是讲师,今年是副教授,如此厚爱让我情何以堪啊?我从来不知道专家们还会负责到查验我的身份如此之细?
于是我更慨叹,那些隐瞒自己在读博士,隐瞒自己其实只是讲师,隐瞒自己不是这个单位的那些“幸运者”,他们毫无意外第一次申请就顺利拿到项目,而且是几十万的面上项目,更让我情何以堪啊!
我真的在乎,所以我一个字一个字推敲专家意见,明年,明年接着报。也许十几年后每个专家都看过我的名字,退休前我或许会成功拿到一个项目。情何以堪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