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真理标准讨论会上,我认识了黄楠森教授。他在大会上的发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坚定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同时又从学理的角度指出,不可忽视原有科学理论知识的作用,还要懂得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实际上,“文革”前后,我己拜读过黄老师主编的《列宁<哲学笔记>注释》(油印稿),略知他在哲学研究方面的高深造诣及其不幸际遇。1981年12月,我参加了在厦门大学举行的“全国研究《哲学笔记》学术会议”。我和北师大研究生同学陈敬泰(山西大学教师,后调回福建省委党校任教),有幸陪黄老师从北京出发经福州到厦门开会。从此开始了我同黄楠森教授三十多年的友谊!
1981年春至1982年春,北师大哲学系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全国师范院校教师“马哲原著”进修班(一年制),招了三十多位学员,由我所在马哲原著教研室具体负责拟定教学计划并实施。除了《反杜林论(哲学编)》、《费尔巴哈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以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几本大家较熟悉的原著,我们选了学员较少接触过的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之《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还选了列宁的《哲学笔记》。这几本难懂的原著,我们专门聘请校外名家来讲授。我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找到黄老师。他复出工作后,校内外请他讲课的单位很多,任务繁重。听我说明来意之后,黄老师毫不犹豫,欣然同意。只要求在安排讲课时间集中些,不要同他原有讲课计划冲突。我心里非常高兴和感激。尔后十几次讲课(每次三课时),都是我接送和作陪。这就加深我对黄老师学养和学风的真切的了解。
大师已仙逝,其杰出理论贡献和优良学者风范永存!下面,回忆几件令人难忘的往事,聊表我之悼念和敬意。
“辩证法要素”十六条
上世纪五十年代 ,我在北师大当哲学研究生时,已读过列宁哲学笔记。《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是该笔记重要内容。其中有一个约500字片段,是列宁摘录黑格尔关于逻辑学方法的观点之后,作了创造性的改造和发挥,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一个重要理论创新。通常都叫“辩证法十六要素”。黄老师在长期研究列宁哲学思想,又对列宁手稿仔细辨认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革”后发表有关文章与讲课中,他指出:不应该用前面那样的“通称”来表述。这样容易使人误解为列宁把辩证法要素(实即规律、范畴)归纳为十六条!
黄老师在对进修班学员讲课时,详细分析了十六条怎样提出来的。列宁先是把黑格尔所说“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判断的环节”,即“辩证法的环节”,引申为三个方面的规定;然后,进一步引申出后面十六条。这十六条提出也分为三段,先是头七条,它实际已提出了辩证法体系雏形。接着列宁在一个方框中强调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后面九条是对前面七条的补充与说明。他条理分明地说清楚列宁思想形成过程,很有说服力。
黄老师强调指出,辩证法(规律,范畴)不是十六条,也不是像有人所说仅仅是三条(三大规律)或四条(四个特征)。按照列宁的思考,它是有很多要素的,随着实践和认识发展,这些要素会不断增加。黄老师的学术观点,对长期受教条主义束缚,思想刚刚解放的中青年教师,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同时又启迪他们应该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来进行研究与宣传。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
这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创造性发挥另一个重要思想。过去,大学哲学教师一般都懂得,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要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黄老师讲课,着重讲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问题。除了介绍这个问题的思想来源、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关系,特别说明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性质和其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的重大问题。针对当时学界有不同的看法,黄老师着重阐释自已独特观点。他认为,有的学者以为列宁的意思是存在三门学科,即辩证法(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方法论),马克思把这三门科学应用于《资本论》研究之中;有的学者则认为三门学科是包涵的关系:辩证法反映最普遍规律,而认识论是特殊规律,即人们认识规律,而逻辑学仅仅思维形式的辩证规律。他指出,以上两种理解都不符合列宁的本意。
黄老师引证《哲学笔记》中,黑格尔的有关论述与列宁的批语之后,强调说:按照黑格尔和列宁的看法,三者同一是指三者是同一门哲学科学的三个方面、三种性质。当然,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来说明的;而列宁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则是从唯物主义基础上并以社会实践为“中介”来概括现代哲学的性质和功能的,从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及其革命变革。它告诉我们,辩证法作为关于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世界观(“本体论”——注,黄老师认为用“世界观”比之旧哲学用“本体论”确切);而作为关于人类认识史的总结、或作为关于人类认识规律的科学就是认识论;作为关于思维的规律的科学就是逻辑学。黄老师进一步发挥说,在列宁看来,在形式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和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致的,都体现了三者的“同一”。但是,其基础是不一样的。由于基础根本不同,黑格尔的《逻辑学》是思辨哲学,靠纯粹逻辑推演来建立;而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在每一步分析中,都用事实即用实践来检验。”唯有按照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这种创新性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现代唯物主义哲学的真谛,并把辩证唯物主义当作一门有完整体系的科学来建设。根据这种理解,黄老师不赞成把“辩证逻辑”作一门学科来构建。(参见黄楠森:《列宁的<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载《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6期;或见《<哲学笔记>与辩证法》第2章,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