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是清明节了,我很怀念已故的父母亲。记起儿时,父亲对我的教诲与母亲的疼爱。父亲是小镇上一名医生,酷爱学习,思想进步,知识广博,谈吐幽默。我上小学,他有空就叫我背诵古诗词,还有朱柏庐治家格言;上中学后,则要我读<古文观止>之类。周日,上午要全家跟他去基督教堂做”礼拜” 。下午,如果他出诊到乡下,往往会带我一起去。路上给我讲<三国>,<水浒>的故事,有时也会讲些时政要闻,或圣经故事,或社会趣事。1948年清明节前,在跟他出诊归来的路上, 春雨纷霏, 我情绪不高。父亲突然叫我背诵杜牧<清明>七言诗,问我有什么的感想。他说,杜牧是晚唐诗人,与杜甫齐名,故有”小杜”之称。这首<清明>诗,不但是”写景抒情”, “语言流畅”;而且可说是一个”形象鲜明”, ”清新活泼” 的独幕剧本。我对父亲这种说法觉得很奇怪,完全出乎自已的意料, 一路上也就打起精神,寻思着”答案”。他见我不解,回到家里,找出笔和纸, 用剧本格式,写了如下内容:
[时间]---- 清明时节 [场景]---- 雨纷纷,
[地点]---- 路上 [人物甲]---- 行人 [状态]---- 欲断魂。
[台词1]---- 借问酒家何处有?
[人物乙]---- 牧童 [动作]---- 遥指 [台词2]---- 杏花村。
[剧终]
60多年过去了, 用现在的话说,杜牧这首七言诗,虽然仅仅四句二十八个字,确实包含着独幕剧本的各种”元素”,凸显了汉语的魅力。恕我孤陋寡闻,至今仍不知道这是我父亲的戏言,还是出于何方学者的一种阐释?!
2008/4/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