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顶枝学说和幼态成熟假说,胚珠由早期维管植物具三维结构的生殖枝经一系列变形而来:先是周围的孢子囊变为不育,然后环绕着中间的具卵细胞的可育孢子囊(位于顶端的)的不育孢子囊融合为珠被,顶部中间形成珠孔。化石证据支持这一假说。根据这个概念,内珠被与一系列融合的不育顶枝同源,具内珠被是种子植物的共有特征。
相比之下,外珠被的起源不是那么清楚。现在流行的观点是:外珠被起源于像叶子的杯状结构,这一结构存在于glossopterids和Caytonia中,这两种植物被认为是被子植物的姊妹群。当前的基因分析支持这一假说,在外珠被和叶片起源过程中有相同的基因表达。
通过对凤仙花科珠被的研究发现它的单珠被来源于两层珠被的融合,在其它类群里,单珠被也可能是因为外珠被基因丢失形成的,如石椒科。通过对檀香目珠被的研究发现无珠被胚珠是因为珠心和珠被不分化形成的,在无珠被胚珠里,胚珠的表面仍有珠被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就是说无珠被胚珠是由珠心珠被融合形成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