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冰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840828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比德于玉,温润而泽。

博文

又到一年春运时

已有 2603 次阅读 2011-1-21 21:1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农民工, 春运, 方便面, 候车室, 往返票

     今年过年实在不想回家了。每年的春运就两件事,一是忙着回家,二是忙着回学校,根本感觉不到回家过年的舒适。就一个字——累。
     作为高校的学生,我们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农民工。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统一订票,往返票都可以买到。但是,他们不一样。回家买票要排队,排队队时间不是用小时来计算,而是用‘天’来计算的。每次在车站的候车室里或者车站的大厅里,你总会看到有一群人,他们在地上铺着被子蒙头大睡,或者是旁边还放着方便面桶。这群人,城市里没有他们的位置,他们仅仅是一群过客,过客嘛,停留的地方就是站台。一站接一站,不知道他们的终点在哪里。
     在本科的时候,我没有多少钱。我读书的地方到我家2500公里,我记得我坐过的最便宜的火车是37.5元。想不到吧,这是真的。那个时候,某大城市的南站还没有今天的大跨结构的候车厅,连一个正式的能够遮风挡雨的候车厅都没有,是露空的车站。我记得,当时我都找不到这个‘南站’,以至于我到了车站的门口还问别人——南站在哪里呢?
     在火车进站的地方,我跟农民工们一起往前冲。我根本没有用力,人流就记着我往前走,第一次觉得别人说人就是大海中的浮萍是多么地有道理。我的身高实在不怎么样,在南方的老家我算是中等个子,到了北方,我不是倒数第二,就是倒数第三,特别是到了东北之后,很难找到比我矮的人。所以,农民工大叔、兄弟们的大包往肩上一扛,我就看不到上面的星空了。咱们毕竟是读书人,还是有点小聪明的。于是,我就离开大部队,独辟蹊径。在往前冲的时候,我看见一个车窗开着,因为我带的东西少——就后面一个背包,就连人带包往里面爬。西游记里面猪八戒睡觉,只顾着把头钻进柴堆里屁股露在外面,这种情景知道吧。反正,我就豁出去了,奋不顾身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但是,一进到这车厢我就吐了。我之所以能冲进去,是因为这一排车厢还没有打扫干净。里面的那种味道,至今我也找不到能够形容它的言语。但是,它刺激了我后来的生活,大学四年我从不敢有所松懈,因为随后的几年我坐的车从未比这辆车好多少,都是4位数。在中国,除了钱,其他的方面你都跟位数大的数字打交道一般都不是很得意的事。
    这几年有所改善,回想当日不知道说些什么,更多的时候我不愿意回家。
    春运的现状,难得能够责怪铁道部么?春运紧张的背后,正是中国经济、文化、教育、产业发展分配不均衡的真实写照。归根到底,是政策的改变和转换发展思路的速度没有跟上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大城市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和人才,反观内地省市,政策的紧箍咒套在脖子上,以至于由此而引起的资源和人才的流失,不但造成了这些地方经济的落后,更造成了这些地方的全面落后。这是极大的不公平!举个例子,广东省某地宣布对本地的学生提供奖励,如果有一家有人上了博士,每年奖励1万元。其实,广东省能有今天,本地人做了多少贡献,外地人又做了多少贡献?去年他们还发起保护粤语的运动,这种举动若仅仅是一种文化也就算了,但由此而让人们看到的却是他们既得利益者的排外。而当年为这里的一座座城市的农民工呢?他们不但拿着最低的工资,住着最差的房子,得不到城市的容纳,而且回到自己的家乡之后,家乡依然是一贫如洗,毫无希望。
     过去的中国很穷,人才稀少,当初把资源和人才集中起来,那是时势使然。而如今国家远不是当年的国家,这个国家富裕得让当今世界的老大都羡慕,物资、人才、信息和知识日益丰富、发达。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原来的老思维,把政策的优惠、资源和人才往这些大城市上面‘堆柴’了。没有什么浪费比这种浪费更让人心痛!要解决春运,多建铁路是一条方法。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如果今后的中国把内地的政策放宽,把资源和人才还给内地,不但春运紧张的问题迎刃而解,就连多年来一直说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均衡’,‘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向子孙们将其今天的‘春运’现象,他们会不相信,那就是我们真的做好了。如果,我们的子孙还经历我大学时候的事情,那就是我们失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941-406664.html

上一篇:新版页面
下一篇:我们应该重提‘孝顺父母’么?
收藏 IP: 222.171.183.*| 热度|

3 苗元华 张玉秀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3 0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