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滇客,联大后裔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hejiang 崇山峻岭中的一滴露珠

博文

[转载]我的导师——全国教书育人道德模范候选人张无敌教授

已有 8100 次阅读 2020-7-23 14:35 |个人分类:云师学者群|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张无敌, 云南师范大学

 走遍云南村村寨寨的“泥裤腿”教授

 

他34年奋战教学、科研第一线,奉行“每一位党员,都是火种”,只有修身立德,方能为人师表;只有静心治学,才能潜心育人。他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服务于“三农”,平凡的人生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题记

 事迹照片

 事迹说明

你要是去过云南省梁河黑脑子阿昌族村、武定撒莫里苗族示范村、嵩明迤者村或者富宁老寨彝族村等偏远村寨,你或许对一位长着大胡子,高卷着裤腿站在满是泥泞和污浊的沼气池建设坑里,和当地人一起顶着烈日一起劳作的“农民”有印象。

然而,你能想到吗,半个月前他还在乌干达、阿塞拜疆、突尼斯,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为科技人员讲学。一个星期前,他正在自己的工作单位——教育部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里指导研究生。

在云南偏远农村的山山寨寨,提起这位专家,村民们会热情地围拢过来,争相告诉你:这位一脸络腮胡子、会用方言给你讲“沼气”的教授,30多年来,带领他的团队,走遍云南贫困地区的山山水水,一村一寨,一家一户,苦口婆心地向农民推广沼气,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大胡子伯伯”“泥裤腿专家”。他就是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无敌。

“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火种”

稍有一些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个领域大都要与又脏又臭的废弃物(液)打交道,这些年来张无敌投入精力最多的又是用人畜粪便作为能源材料的沼气。

“上小学的时候,我在我家村子附近的山上就能砍到柴。上到初中,附近山上的树就被砍光了,要到远处的山上去砍柴。升到初三,就只能挖树根当柴了。”每每谈到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张无敌总会提起这段经历。张无敌生于上世纪60年代,目睹一片片树林在人们的柴刀下渐渐消失,看着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他心里无比惆怅。但是,不砍树,村民用什么来生火做饭?他找到了答案——沼气,“合理利用沼气是解决农村燃料问题的最好办法。”

张无敌经常奔波于云南省各地乡村,实地调研、开展培训、指导建池、推广沼气替代能源技术。每到一个农村科技帮扶点,张无敌一下就来了劲头,换上水鞋,扛着宣传设备和示范器械,亲自动手进行科技示范推广,详细为村民培训农村能源技术,先后培训农村能源技术员和农户万余人次,为云南农村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张无敌说:“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火种。越是贫困、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发展沼气的意义就越大,也就越需要我们。”

富裕的地方可以去买天然气或石油液化气,贫困的地方往往更需要沼气,但这些地区也往往是教育最薄弱的地方,对沼气的推广宣传工作并不容易。

好在通过多年历练,张无敌已经学会了在各种话语系统中自由转换,参加学术会议,要讲得专业;对博士生、硕士生,要讲得系统;对农户,要讲得简单、尽量用当地俗语。“如果遇到全村一个了解沼气的人都没有,还要动员党员、村干部带头学习。”张无敌笑着说。

一次,有位村民看过宣传沼气的幻灯片后说:“你们用粪做饭,饭做出来是臭烘烘的。”张无敌就在一户比较开明的村民家做示范,沼气点火之后,村民围着看。“大家看到了,是火在烧饭,不是粪在烧饭,烧出的饭是香喷喷的,不是臭烘烘的。”张无敌说。围观的人都笑了。

还有一次,墨江县景星乡路思村需要修建沼气池,但这个村子未通车,交通很闭塞。如果是修建水泥沼气池根本没办法运输材料,张无敌为了帮助这个村子,送去了自己研发的商品化户用玻璃钢沼气池。选址,挖坑,安装,填料,仅用了3天时间,村民们亲眼看到了玻璃钢沼气池创造的神奇——沼气池里脏兮兮的人畜粪便和杂草产生了纯净清洁的可燃气体!用这气体烧水做饭比烧柴省事、简单多了。当建完沼气池时,天已经黑了。可村民们特别高兴,用当地最高的待客礼仪——请当地小学校长为他们做饭。一对新婚的小夫妇,拿出新的尼龙蚊帐,给他们到鱼塘里去捞鱼款待工作人员。几乎全村人都参加了这次沼气使用的庆功宴。得知张无敌一行因工作繁忙不得不连夜返回,因为没有路灯,全村几十口男女老少,自发地在村口排成两队,点起火把,连成一条长长的火龙为他们照路,一直送到公路旁。

张无敌说,正是这些朴实的村民和这些温暖,给了他从事这项科研的勇气和力量。“心里只觉得自己做的还太少。即便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我也心甘情愿。”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推广时的零星散户,发展到进入21世纪整村推进,连片推广,村民们改变了打柴的习惯。村寨的人畜粪便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疾病传播途径减少了,原先一座一座几乎被砍秃了的山,又绿了。

玻璃钢沼气池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比原来一家一户砌的沼气池质量更稳定、安装过程更简便,推广速度大幅度提高。过去一般要半个月才能砌好一个沼气池,用了玻璃钢沼气池,一天就能安装好几个。如今,云南的16个州市全部应用了沼气。

张无敌及其团队还将沼气与养殖业、种植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云南农村建立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村。以户用沼气池为纽带,建立了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示范10余种。沼气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云南当地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发展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庭院经济、保护当地森林资源和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份良心活”

刚从腾冲县指导推广项目回来,又准备赴曲靖两个养殖场进行沼气推广。从上午8时进实验室到晚上10时离开,除了正常的科研,还得对博士、硕士生授课,并对博士、硕士生、本科生指导毕业论文。张无敌每天的工作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张无敌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份良心活,我们要对得起这份职业”。长期以来,张无敌放弃节假日、周末、寒暑假,带领博士、硕士生和部分本科生深入农村、企业,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解决农村能源实际问题,农民致富、企业增效做出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沼气池的启动运行,他会用手亲自去感受各种粪便、秸秆、阴沟底泥、粪坑沉积物的质地,他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原料的水分含量,并初步判断出不同原料的发酵性能。同时他要求学生们看到牛粪,要像他一样亲手捏一捏,用鼻子嗅一嗅。

他说:“村里不可能像在实验室里用仪器对粪便进行测试,只有用手感、观感和气味来了解粪便中水分的含量、细腻程度、新鲜程度,以此才能决定在沼气池中投入接种物的质量和数量。”

在农户家,他要求学生打开沼气池进出料口的盖子嗅一嗅、看一看,然后对这个沼气池的运行做出判断,如果有问题,要提出解决方案。

尹芳是张无敌的博士生,和别的研究生一样,尹芳刚来的头几个月并不适应。让尹芳思想发生深刻转变的是一次跟张无敌下乡,尹芳说:“村民们看到一点就着的沼气灶,想到以后再不用为打柴发愁,高兴得抢着去拉张老师和师生们到自家吃饭,拿出家里的水果、年货往他们包里塞。这样的场景,你会终生难忘的。”

有人问尹芳,“你们用手把饮料瓶按进沼气池取样的时候,心中有顾忌吗?”

“不会,因为沼气池中的液体经过微生物发酵,已经不再是原始的粪水,而是化学意义上的代谢液体。更重要的是张老师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有一种神圣感。”尹芳坦然道。

某次教师节,张无敌听说红河州弥勒县的沼气工程因储气柜存在漏气问题,立即带着几个学生赶往项目地点,顶着烈日和施工人员一起查找原因,开展沼气工程调试。从中午12点一直干到次日凌晨1点,蚊虫把张老师咬得手臂、脚踝上到处都是红疙瘩,脖子肿了一圈。可他却风趣地说:“我今天收到许多同学发给我的教师节祝贺短信。看来喜欢我的不光是学生,连蚊虫都喜欢我呢!”

一批又一批硕士生、博士生,日复一日,耳濡目染,提升境界,净化心灵,专业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得到快速成长。同学们研究生三年级时就可以单独完成沼气池的设计、调试、启动和运行,并在中英文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甚至可以参与指导国际培训班的学员。

“虽然我们会应用沼气了,但其中很多机理还没完全搞清楚。随着国家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会进一步提高沼气的转化效率,扩大废弃物原料的范围。我会在这个领域继续干下去的。”尹芳说。

每年五一节和国庆节,是课题组徒步的日子。在徒步前,张无敌都要提前规划好路线,安排好补给点,确保学生的安全出行。40公里徒步,风雨无阻,已坚持了10年。他指导的刘健峰博士说,“张老师希望通过徒步磨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的耐力和团队精神,他常讲目标一旦设定,就要努力前行,决不轻言放弃”。

张老师还指导了来自美国、瑞士等国的访问学者6名,培养越南、老挝硕、博士研究生多名,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获得各类科技竞赛(优秀论文、农业工程设计、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30余项。先后从生物质能源团队走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0余人,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中坚力量。

“做科研,就要尽己所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

张无敌认为,产学研结合,路子能越走越宽。做科研,不能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要尽己所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提起张无敌,业内人士都这样评价:“张无敌教授在研究开发和推广先进沼气发酵工艺、技术、产品与综合利用技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云南乃至全国都具有引领作用。”

张无敌积极探索沼气技术应用于有机废弃物和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针对不同的有机废弃物原料,如养殖场粪污、酒精废液、生活污水、城市粪便污水等,开发了不同工艺的沼气技术,形成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4F循环经济模式。所谓“4F循环经济模式”是指通过沼气工程将燃料(Fuel)、肥料(Fertilizer)、食品(Food)和饲料(Feed)有机结合,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4F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的大中型沼气工程60余处,这项成果也获得了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张无敌团队率先在云南推出由他主持研制的玻璃钢户用沼气池,两年后开始出口到国外。户用玻璃钢沼气池其相关技术已授权国内多家企业及阿塞拜疆航空联合体使用,并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着沼气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实验室也开始承担科技部国际培训的任务,为东南亚、非洲十几个国家培训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博士、硕士和能源环保方面的政府官员。

一次,张无敌应邀到越南参加农村沼气交流会。老街省水利厅厅长说:“有十几个国家来我们这里做过示范,但我们认为最好的还是云南师范大学的玻璃钢沼气池。”

在卢旺达,基础设施部官员,邀请德、法、美、荷以及非盟成员国等十几个国家的沼气专家,考察张无敌研制的玻璃钢沼气池,大家一致认为:“这个设备非常适合在非洲推广。”

张无敌还3次受邀赴突尼斯讲学,指导突尼斯农业部建设了厌氧消化实验室,主持完成了突尼斯国家沼气发展战略规划(2005-2021年),并先后在越南、缅甸、孟加拉、泰国、乌干达等国家进行示范、技术推广。

这些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国沼气产品和技术的对外输出,扩大了我国沼气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张无敌获省部级以上鉴定成果10余项,转让和产业化成果多项,获得了许多荣誉和肯定。 

有人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美德,在张无敌身上,这句话有着特殊的含义。工作34年,入党28年,他用奉献书写着党员的人生,展现着对云南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的无限热爱。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生,他以不平凡的业绩奏响了一曲感人的新时代教育之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uc.jyb.cn/static/myVote/kmdetail2020.html?userid=732924041286914048&vid=72975533685200896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4141-1243271.html

上一篇:云南师范大学生物质能研究方向带头人——张无敌研究员
下一篇:[转载]云南师范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收藏 IP: 39.128.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