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与移动教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mon 关注移动学习和移动教育

博文

信息及通信技术发展对移动学习的影响(二)

已有 4105 次阅读 2010-7-6 09:25 |个人分类:移动教育与移动学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移动学习, 信息及通信技术

二、Internet技术的发展

Internet和移动学习的结合有以下几点不适应:

1.资源格式的不适应:原有的用于在PC上显示的资源格式用于手机、PDA、信息家电等设备上的兼容性不好;

2.资源对操作系统的要求不适应:现有很多资源可以很好的运行在PC上,但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不能很好的支持;

3.底层开发语言兼容性带来的不适应:同样的资源为了在不同的设备上完整的显示需要用不同的语言去编码。

但随着Web Service、语义Web服务等技术的发展,Internet网络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的信息共享网络、协同化的流程执行平台。

Web Service:从表面上看:Web services 就是一个应用程序,它向外界暴露出一个能够通过Web进行调用的API。这就是说,你能够用编程的方法通过Web来调用这个应用程序。我们把调用这个Web services 的应用程序叫做客户。
更专业的描述如下:Web services是描述一些操作(利用标准化的 XML 消息传递机制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这些操作)的接口。Web services是用标准的、规范的 XML 概念描述的,称为 Web services的服务描述。这一描述囊括了与服务交互需要的全部细节,包括消息格式(详细描述操作)、传输协议和位置。该接口隐藏了实现服务的细节,允许独立于实现服务基于的硬件或软件平台和编写服务所用的编程语言使用服务。这允许并支持基于 Web services的应用程序成为松散耦合、面向组件和跨技术实现。Web services履行一项特定的任务或一组任务。Web services可以单独或同其它 Web services一起用于实现复杂的聚集或商业交易,以及企业集成(EAI)。

语义Web:计算机业和互联网业对网络下一阶段发展所作出的术语化定义,其基本含义即基于网络建立任何微小数据的连接,这种连接不仅仅局限于网页。这样一来,任何微小的数据都可以与其他信息进行“沟通”。
  现有的互联网网络是网页的集合,而谷歌及其他搜索引擎正是通过网页互相之间的链接来帮助用户上网进行搜索。与此不同的是,“语义Web”将在更加微小的信息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例如一条街道的地址与一份地图等等。

当前,Internet演变中还存在着另一种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不是以Internet上的信息深度共享和流程化支持为主线的,而是侧重信息的创造和以用户个体为中心的社会网络建构的信息化支持。

Web1.0主要提供Web浏览功能,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用户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

Web2.0是Internet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把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成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其内在动力来源是将Internet主导权交给普通用户,充分发挥用户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互联网建设中。

目前Internet以Web2.0为特征的典型服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博客(Blog)

博客最初的名称是Weblog,由web和log两个单词组成,按字面意思就是网络日记,后来喜欢新名词的人把这个词的发音故意改了一下,读成we blog,由此,blog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中文意思即网志或网络日志,不过,在中国大陆有人往往也将 Blog 本身和 blogger(即博客作者)均音译为“博客”。“博客”有较深的涵义:“博”为“广博”;“客”不单是“blogger”更有“好客”之意。看Blog的人都是“客”。而在台湾,则分别音译成“部落格”(或“部落阁”)及“部落客”,认为Blog本身有社群群组的意含在内,借由Blog可以将网络上网友集结成一个大博客,成为另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自由媒体。
  ① blog = Web log = 部落格 = 网络日志 = 网志=网络日记本
  ② blogger = 写blog的人=博主

博客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按功能分

1、基本的博客:Blog中最简单的形式。单个的作者对于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关的资源,发表简短的评论。这些话题几乎可以涉及人类的所有领域。
2、微博:即微型博客,目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博客形式,博客作者不需要撰写很复杂的文章,而只需要抒写140字内的心情文字即可(如新浪微博、Follow5、网易微博、腾讯微博、叽歪、twitter、随心微博)。

按照Blog存在的方式,还可以分为

  1、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Blog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
  2、自建独立网站的Blogger: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自己需要会网页制作,需要懂得网络知识,当然,自己域名的博客更自由,有最大限度的管理权限。)
  3、附属Blogger:将自己的Blog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三大作用

  * 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
  * 知识过滤与积累;
  * 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其他用处

  1、作为网络个人日记
  2、个人展示自己某个方面的空间
  3、网络交友的地方
  4、学习交流的地方 
  5、通过博客展示自己的企业形象或企业商务活动信息
  6、话语权。著名的中文搜索引擎优化博客昝辉说话语权是博客的最重要的作用。一点不假,一个成器的博客就想一个媒体,一个旗帜。

2.维克(Wiki)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 发音wiki, 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维基”或“维客”。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Wiki也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Wiki发明者是一位Smalltalk程序员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

Wiki和Blog的区别:维基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Wiki的主题一般是明确的坚定的,Wiki站点的内容要求可视化Wiki着高度相关性。对其确定的主旨,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严肃地遵从。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个问题谈得很充分很深入。 博客Blog是一个简易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关注个性问题的展示与交流的综合性平台。一般的Blog站点都会有一个主题,但是这个主旨往往都是很松散的,而且一般不会去刻意地控制内容的相关性。

 3.社会性标签(tagging和social bookmarking)

社会性标签(tagging和social bookmarking)将用户的收藏从本地搬到网络,由于网络上的标签收集可以被许多人分享,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网络标签。 用户可以通过标签系统来收集,分类,聚合感兴趣的网络信息;同时,社会性标签系统也可以利用广大用户的个人收藏,收集、分析、遴选出具有特定领域价值的信息,将其推荐给相关人群,从而在知识结构领域上增强信息的可搜索与可采集性,体现信息互联的社会性价值。社会性网络标签使得信息的分享和交流更为简单和方便。

 4.多媒体分享(multimedia sharing)

在这种服务中,用户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是网站内容的提供者和建设者,网站给用户提供了各种多媒体资源共享平台。

5.信息聚合(RSS和Syndication)

 RSS也叫聚合RSS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

RSS用途

  1、订阅BLOG(你可以订阅你工作中所需的技术文章;也可以订阅与你有共同爱好的作者的Blog,总之,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就可以订什么)
  2、订阅新闻(无论是奇闻怪事、明星消息、体坛风云,只要你想知道的,都可以订阅)

RSS阅读器
  目前,RSS阅读器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大多数阅读器是运行在计算机桌面上的应用程序,通过所订阅网站的新闻供应,可自动、定时地更新新闻标题。在该类阅读器中,有Awasu、FeedDemon和RSSReader这三款流行的阅读器,都提供免费试用版和付费高级版。国内最近也推出了几款RSS阅读器:周博通,看天下,博阅。另外,开源社区也推出了很多优秀的阅读器,RSSOWl(完全java开发)它不仅是完全支持中文界面,而且还是完全的免费软件!
  第二类新闻阅读器通常是内嵌于已在计算机中运行的应用程序中。例如,NewsGator内嵌在微软的Outlook中,所订阅的新闻标题位于Outlook的收件箱文件夹中。另外,Pluck内嵌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中!
  第三类则是在线的WEB RSS阅读器,其优势在于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就可以获得RSS阅读的便利,并且可以保存阅读状态,推荐和收藏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提供此服务的有两类网站,一种是专门提供RSS阅读器的网站,例如国外的google reader,国内的鲜果、抓虾;另一种是提供个性化首页的网站,例如国外的netvibes、pageflakes,国内的雅蛙、阔地。

        Web 2.0时代,互联网变成了一个互动的平台,既可以读,又可以写。网游、搜索、地图、博客、微博等应用让互联网变成了一个更对称,更同步的平台。

  现在的互联网基于Web 3.0,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形成了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传感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比如3G、4G,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就是用户界面,特别是自然用户界面技术。

  Web 3.0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更多地融入物理世界,原来更多连接的是信息,现在是物理世界;第二是越来越多的海量数据;第三是云计算,你可以把云计算看成是 Web 3.0的中枢神经;第四是移动互联,移动通信是当前最重要的网络,它对Web 3.0的发展起的作用也最大。

总之,互联网技术增强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应用和创造能力。

信息资源的形式更为丰富多样,自我描述能力更强,各类技术对信息资源的认知和处理间的隔阂正在缩小。无处不在的嵌入技术扩展了信息资源向其他领域的渗透能力,不同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动了信息技术更高层次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人们对移动学习的需求:

1.资源获得和处理的便利性;

2.CSCW/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ou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即协作交流、协作交互可以延伸到移动终端上;

3.不同领域内应用技术的融合发展使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变得模糊,社会性软件大道发展,新技术已经给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移动环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4017-340830.html

上一篇:信息及通信技术发展对移动学习的影响(一)
下一篇:杂七杂八之三:走了“狗屎运”的阿根廷终于回家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