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村游民 trespassers will b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ocun     在信息时代的思想雷区     慢慢走慢慢看慢慢聊

博文

告别“虚拟”,拥抱现实(之三.2)面条和煎饼

已有 3657 次阅读 2010-7-28 02:53 |个人分类:计算哲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虚拟, 物体, 面条, 煎饼, 数字对象

空间的“塌缩”只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沧海桑田般变迁的一个侧面。而且,跟实际的变化比起来,“沧海桑田”这样的形容,虽然极言变化之剧烈,说的依然只是同一空间里的转化。与之相比,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其实要深刻、诡异得多。

(2)对象的不同

以比特构成的数字/电子对象跟以原子构成的传统物体非常不同。

比如说,两本书、两块砖、两颗炮弹、两个人是不可以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位置的,所以在任何特定时刻,两本书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一定会有不同的位置。朝鲜战场上也有过两颗炮弹迎头相撞,没有爆炸,结果是谁也穿不过谁,最后熔在一起掉到地上的例子。相比之下,两条手机短信──“西班牙进球了!”和“德国丢球了!”──则可以在时空上交叠,可以在同一时间穿过同一空间到达彼此的目的地,而不会撞个人仰马翻。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同,不是宏观与微观的区别,不是量子领域的不确定性,而是经典物理里就有的现象。这里的不同事关传统物体与数字对象在构成上的区别:传统物体有赖于原子聚集的保持,而数字对象则在于比特构型的维护。手机短信在空间里的互相穿越,是通过对同一空间区域的电磁场的同时调制来实现的;其道理跟同一个房间里可以有不同的人同时说话,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而都可以被听见差不多;也跟水波的互相穿过类似。

按照Geoffrey Hinton的一个说法,传统物体与数字对象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不同。传统物体(比如书本、砖头、人)往往持存时间长(几十年、上千年)而占据的空间范围相对窄小(几十厘米到几十米);数字对象,尤其是数字或者通讯进程(比如传输中的短信、网络上的数据包)则往往持存的时间短(毫秒微秒级),覆盖的空间范围广(几百、几千、上万公里)。如果我们以时间为高度、空间为胖瘦来想象各种事物在四维时空里的“身材”的话,那么书本、砖头和人就特别高(持存时间长)特别瘦(占据空间窄),像根儿面条;而短信、数据包等等则往往是特别矮(持存时间短)特别胖(覆盖空间广),像块儿煎饼。

如果我们本来习惯了周围全是书本、砖头这样的面条似的瘦高个儿,然后突然有很多煎饼样的矮胖墩儿闯进我们的生活,还毫发无损地互相穿梭,轻而易举地完美复制,筋斗云都不要就眨眼十万八千里,我们恐怕难免觉得他们古怪而难以理解,不太真实的,有点虚有点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3866-347850.html

上一篇:电脑人心 之 引言(八)成绩单
下一篇:世界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概念篇
收藏 IP: .*| 热度|

1 郑永军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7 0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