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destrian9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edestrian99

博文

德才兼备忆涂光炽先生

已有 4293 次阅读 2010-5-11 23:48 |个人分类:科技名人堂|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德才兼备, 涂光炽先生

涂光炽,1920.2.14生人,祖籍湖北黄陂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走进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大厅,一眼就能看到各种矿物、岩石标本和各种宣传壁画,最吸引人的东墙壁上的巨幅壁画,奇特的倒不是壁画多么精美,而是图画上的这些话“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结论要留有余地,表达要言简意赅。”这就是我所已故老所长—涂光炽院士的座右铭,也是对全所师生的勉励。
 
先生已经驾鹤西去两年有余,但其高尚品质、敏锐的洞察力、开放的学术思想、严谨的科研思维仍影响着地化所每一位师生。这首座右铭,是先生一生工作经验的凝练,是智慧的结晶,更是先生德才兼备的体现。
 
涂先生品德高尚,青年时代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时期,先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后留美期间,结交进步学生,帮助中间同学,团结广大留美学生,使他们更多地认识和了解祖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形势,为动员、组织中国留学生返回祖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后来,这些留学生中的很多人成为我国建设事业的栋梁,他本人也于1949年8月在纽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9月,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投入到地球科学的建设事业中。他后来总结说:“正是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开始的60多年的各种实践,塑造了我的一生。”无论是解放前的留学美国,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留学苏联,涂先生始终以民族兴亡、国家命运为重,拳拳爱国之心永怀心中。回国后,开创了我国的地球化学事业,先生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指出,如今不是战争年代,今天的爱国与战争年代的爱国是不一样的,今天的科研人员爱国,第一点起码要搞好科研,注意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其次才是做好科普和参加学术活动等等,更要言传身教。除创建中科院地化所和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外,06年先生还将自己的20万元院士津贴,捐给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用于建设希望小学基金。需说明,先生并不是百万富翁。上述诸多实例,值得每一位青年学习。
 
先生学识渊博、严于律己;师古不泥、实事求是;敏于观察、善于思考。先生曾两度分别留学美、苏,能阅读和书写英文和俄文的文章,恰好地学很多优秀文章都是英文和俄文的。但先生并不把此作为资本,仍坚持长途跋涉在野外做考察,先生常说一句话,研究矿床必须亲眼看,光研究理论是不够的,他坚持每年数次到野外实地调查,甚至下到千米深的矿井。在2006年,86余高龄,他还前往北京昌平专门调查石灰岩。一直坚持在野外实践的第一线。
 
  在成矿基础理论问题上,他强调尊重前人早已建立的各种理论体系与学说,但也要敢于大胆突破某些传统观念的束缚。1974年,中国掀起了寻找富铁矿的高潮。当时,颇为强烈的找矿指导思想是寻找前寒武系古风化壳型富铁矿,领导者这样号召,同行也如此论证。涂先生根据自己对中国前寒武系条带状铁矿的研究实践与理论分析,指出这样的找矿思路存在着问题。这在当时冒着扣“灭矿论帽子”的危险,仍坚持真理。涂先生追求理论联系实际,他提出的找矿设想和思路,尤其在事关中国地质找矿方向等重大关键问题上,总是依据中国的国情和矿情,坚持实事求是,摒弃从众心理,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个人见解,提出个人的见解,开拓新的局面。这是先生在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当中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因为地质作用本身就是个复杂的过程,且存在着地带性,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涂先生十分注意经常变化而又丰富多彩的学科前沿,并结合国民经济需求,瞄准新的突破口,不断提出新方向、新课题;进而亲自组织实施,力求早日占领新的学科制高点,在工作中逐步提出新认识、新见解。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时找铁矿,到60年代,国防建设需要,铀矿的探索,即使在文革期间“靠边站”时,先生争取时间做显微镜下的观察实验,看了大量光片、薄片。80年代初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理论提出,80年代后期,有关超大型矿床念、分类、类型选择性,以及中国超大型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形成机制等方面的见解。这都是先生多年敏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结晶。这一点尤其值得青年学子效仿。现在,科研条件上去了,野外实践少了,观察自然跟不上,看不到,也会想不到。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科研精神。
 
涂先生虽然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他领导完成的众多科研成果,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铸就了我国地学史上的一座座丰碑,他的精神永生、精神永存,永远激励我们尤其是青年学子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不断进取。明年就是涂先生90华诞,到时还会隆重纪念,我们怀念涂先生,就是要继承发扬他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一生为科学事业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精神,瞄准科学前沿,创建植根于中国地质实际的理论创新精神,这点对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的国家尤为重要。还要学习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保持高尚品德和崇高人格魅力;学习他治学严谨、锐意进取、坚持实践、学术民主的优良作风!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涂光炽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治学态度,为学界树立了典范,我们科研人员要像涂先生一样“以事业为重”,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4065-323009.html

上一篇:七律 新中国6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下一篇:世界杯的财富
收藏 IP: .*| 热度|

3 王修慧 刘波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