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戴锋

博文

『云作战』的联合战役力量指挥体系建设

已有 1268 次阅读 2023-11-12 09:38 |个人分类:【云作战】论文与论题精选系列|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 锋启云涌

摘要现代联合战役作战力量指挥体系建设,通常包含三方面基本内容,即云式联合指挥体制,指挥谋略体系,过程控制体系。

 

联合战役作战,一般指以中程攻防作战为主,近、中、远程联合打击能力兼备,多军兵种共同参与的区域性、跨战域作战行动。联合战役作战通常以某个战区辖域为主要战场,可以是联合战略作战的某个局部行动,也可以是完全独立的中、大规模作战行动。相比于联合战略作战归属于最高统帅部指挥,联合战役作战的指挥机构通常是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联合战役力量,一般是由战役作战云或战役作战云群构成。战役作战云,是由各军兵种战役作战力量组成的体系,是以中程攻防为主的作战力量体系,也可以包括近程或远程战役作战力量体系。战役作战云组成的作战云群称为战役作战云群。在云作战体系中,战役作战云群是遂行区域性战役作战任务的主导力量。提高联合战役力量整体作战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建设高效率运行的战役指挥体系、组编体系和协同体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宏观结构上,联合战役力量建设与战略力量建设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内容上却有显著不同。

联合战役作战关系到多个作战云同时参战,进而涉及多个军兵种战役力量的联合行动,健全的指挥体系是发挥联合作战力量整体战能关键。战役力量指挥体系,通常由战区级别的指挥机构与指挥人员组成。现代战争的基本手段之一,是率先打击敌方指挥机构,进而造成其力量体系的混乱和作战能力的丧失。因此,建立遭受打击情况下仍然能够生存并正常运转的指挥体系,即具备抗摧毁能力的强健性指挥体系,是联合战役力量建设的基础性内容。为了防止敌方的致命性集中攻击,提高抗摧毁能力,战役作战指挥体系依然采用多点分布式结构。对应于分布式结构的指挥体系,需要有相应的指挥控制系统和战役决策体系。因此,具有分布式结构的现代联合战役作战力量指挥体系建设,通常包含三方面基本内容,即云式联合指挥体制,指挥谋略体系,过程控制体系。

一、云式联合战役指挥体制建设

前面说过,云式体制是指动态分布式结构体制,该体制既有分布式的优势,又具有灵活可变的特点。联合战役作战的云式结构指挥体制是指,云式联合战役作战指挥部、多个备用指挥终端和云作战力量之间的基础结构关系,这也是云式联合战役指挥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联合战役作战指挥部,是指挥战役级云作战的最高机构。战役作战指挥终端,通常是具备运用战役情报、实施战役决策、下达战役作战指令等功能的作战指挥信息平台。结合实战情况,可随机选择任何备用终端,作为联合战役作战指挥部,同样可以,设置一些伪装终端,以迷惑敌方和保护自我。对应于战役作战云群的基本结构,云式指挥体制如图4.9所示。

精选-91-1.jpg

4.9中,在云式联合战役作战指挥部下方,有若干备用指挥终端处于待命状态,正整数Q表示备用指挥终端总数,具体数量可事先确定。由各个备用指挥终端指向作战云的箭线,表示指挥关系,正整数P表示作战云的总数,具体数量根据战役作战需要而定。图中显示,联合战役作战的基础作战单元是战役作战云。

关于图4.9的进一步说明。

联合战役作战指挥部

即便有多个备用指挥终端,但是在任何时候,只有一个指挥终端处于联合战役作战指挥工作状态,其余指挥终端均处于静默、备用状态。这表明,在联合战役作战行动中,最高指挥机构是唯一的,这样可保证军令统一。设置多个备用指挥终端的目的,是为了应对指挥部遭到突然袭击时,指挥终端可以得到快速切换,紧急应对战场的突发性变化,进而确保战役指挥的连续性。

指挥部所处的位置

4.9中采用虚线的含义是,可以在实战中随机选择某个备用指挥终端,用于联合战役作战的实际指挥,联合作战指挥部的准确位置,外界无法确知。这样,可以提高指挥部位置的隐蔽性,增强指挥机构防突袭和防打击的实战效能。

指挥终端的各自状态

除了正处于工作状态的指挥终端之外,其它所有真实的指挥终端均处于备用静默状态。此时,伪装终端可以处于假性工作状态,目的是迷惑敌方,以保护正在工作的指挥终端。

联合指挥部的转移

在作战指挥过程中,如果发现联合作战指挥部可能遭受敌方攻击,正在工作的指挥终端就需要实施灵活跳转,切换到其它某个备用指挥终端,联合作战指挥部在切换后的指挥终端上继续开展指挥工作。但若联合作战指挥部,有足够的自我防护能力,可确保免受攻击,且没有转移的需求时,也不必实施转移切换。图4.9显示的联合战役作战指挥体系,还有两个重要特点,即备用指挥终端可以分别设置在间隔较远的不同区位,以提高指挥机动性和自我防御能力,而备用指挥终端可以进行合并或分拆,以便应对战场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指挥谋略体系建设

联合战役作战力量是由多个战役作战云构成的力量体系,在层级上低于联合战略作战。因此,联合战役作战涉及的牵制因素相对较少,这就在无形中给指挥行动创造出更大的变化和腾挪空间,也使军事计谋有了更为广泛的发挥余地。谋略与战策体现在军事作战活动的整个过程,是提升作战能力、取得作战胜利的核心因素。机智高明的谋略,可以使军事作战方案的设计思想和具体内容更加富有创意,使指挥决策更加容易产生出奇制胜的预期效果;可以使作战过程更加富于变化,令敌方更加难以应对;可以使我方更加易于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最终达成作战目标、取得作战胜利。指挥谋略体系建设通常有三个基本内容。

决策谋略力量建设

战役决策谋略,是指战役级指挥决策所涉及的智谋和策略。战役决策谋略从根本上体现着战役指挥员及其指挥团队的军事智慧水平,也标志着战役作战力量的核心软实力。决策谋略力量体系建设,就是要营造良好的谋略创意生态与环境,建立强大的谋略创意团队,制定完善的谋略奖励制度体系。联合战役作战涉及到多军兵种的参与,这决定了战役决策谋略涉及联合作战的多个战役作战云,是一项复杂工程。因此,决策谋略既要有大局观,又要有细密性,需要建立规模适当的参谋团队和专家咨询团队,并经常进行决策谋略问题的广泛研究与深入探讨。谋略实力强大的参谋团队和专家咨询团队,将能确保战役指挥谋略处于较高的水平。

作战谋略能力建设

高水平决策谋略,有助于产生优质的战役作战方案。但是,任何作战方案的实施,不应该是简单的照办和照搬。实际作战所涉及到的环境、场景、条件和敌方力量状况等诸多细节,作战方案难以全部涉及。这就需要围绕作战方案,由指挥员自主、灵活地运用各种战役作战谋略,有效运用作战力量。作战谋略,是指联合战役作战过程中运用的军事智谋和策略。作战谋略的能力可以影响作战效果,也是一种特殊的作战力量。为了提高战役指挥人员的作战谋略水平,需要运用最新信息科技与智能技术,从平时和战时两方面加强联合战役作战谋略能力建设。平时,组织指挥人员深入研究体系化联合作战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思考未来战役作战的谋略要求、内容特点和运用方式;研制和创建功能完善的作战方案智能化生成及实验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作战任务和目标、作战对象和环境、作战力量和体系,生成一系列可供选择的作战方案,营造谋略测试和方案分析仿真环境。战时,根据情报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充分了解敌方的作战特点和习惯心理,利用敌方的思维惯性,设计我方的主动化作战策略,做到有的放矢;并预判可能的战场态势发展,制定作战变案,以应对敌方作战策略的变化。

机变谋略能力建设

战场变化,不可避免,有效处置,方可制胜。以谋略机变应对战场变化的能力,可以体现出联合战役作战指挥员的军事素质。这样的能力需要通过日常感悟和作战实践逐步养成。然而,根据敌方力量特点,选择我方应变策略,除了某些场景下攻击敌方薄弱环节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之外,有些谋略机变的原则同样具备参照价值,比如迎难原则也有可能产生出其不意的制胜效果。迎难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分析作战环境,判断对敌方最为有利的作战路径与方式,以及敌方相应的作战策略,比较这些策略对我方造成的风险程度,选择风险最大者,寻找其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破绽,设法利用这些破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乎敌方预料的攻防策略,迎难而上,打乱敌方的行动节奏,导致敌方被动应对并慌乱行动,我方则可乱中寻机,进而取胜。迎难原则的背景依据是,拥有的作战优势难以发挥作用,或最有利的作战方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极有可能对作战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落差与慌乱情绪,而慌乱的情况下容易采取致败行动,出现难以掌控的混乱局面,并最终导致作战力量体系的全面崩溃。

三、过程控制体系建设

联合战役作战的层次通常低于联合战略作战,其作战规模通常小于联合战略作战,联合战役作战的进程控制也将相对容易。同时,有效地控制作战进程对于掌握战场主动、合理运用作战策略极为重要。控制作战进程,有技术因素,也有指挥谋略和应变策略等因素,而适时调整作战谋略是战局进程控制的核心要素。因此,基于谋略的作战过程控制体系建设,包括指挥控制系统、谋略应变能力和谋略调控能力等内容。

指挥控制系统建设

现代联合战役作战需要以指挥、信息与控制系统作为指挥行动的操作平台,控制作战进程的谋略变化也需要在该平台上发出指令,才能得以实施。所以,联合战役作战的指挥、信息与控制系统是基础性设施,应该具有情报采集与处理、战场态势分析、作战谋略设计与辅助决策、战役指挥与指令分发、作战行动效果评估、战役作战进程控制等诸项功能。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就是要根据联合战役作战的实际需求,研制和开发能够用于实战的战役指挥、信息与控制系统。尤其是,建立不依赖共用互联网络和单一导航定位系统的移动式战场局域网络体系,用以作为指挥与控制信息平台的支撑环境,才能在战时避免敌方干扰,提高生存能力。

策略应变能力建设

作战中的策略应变,是针对战局变化所做出的针对性选择,需要有正确的现实依据,这依据就来自于战场情报和基于情报的评估与判断。所以,策略应变是指全面分析情报与战场态势并由此及时做出恰当的的战策变化。策略应变能力建设,就是要充分运用联合战役作战的指挥、信息与控制系统,在日常训练和战场实践中,全面加强战场评估与态势分析,切实增强战场变化时的谋略应对能力,有效提升作战策略应变水平。

策略调控能力建设

如果说策略应变是在指导思想上对作战策略进行改变,策略调控就是要将改变后的作战策略进行具体落实。联合战役作战是体系化作战,作战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的变化,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不改变策略则有可能面对更加不利的战场形势。此时,策略应变与调控就成为必然之举。策略调整与实施,可能会涉及军兵种运用的变化,作战力量结构与规模的变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变化,作战保障方式和路径的变化。这就要求策略调控能力建设,必须针对实战需要,注重日常演练,全面提高战时应变处置的体系化领导力和综合性执行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云作战”理论初探[J]. 中国军事科学, 2013(4): 142-151. (链接)

[2]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再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4(3): 129-138. (链接)

[3]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三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5(1): 135-146. (链接)

友情提示】本文主要内容选自作者的书稿《云作战导论》,更加完整、详细的背景资料可参见:

1. 科学网:戴锋的个人博客《云作战导论》节选系列);

2. 微信公众号:云作战『云作战』论点信息系列)。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不涉密;作者对在科学网所发表的“云作战”相关原创文章与博文拥有版权,侵权必究。

联系作者电子信箱:fengdai@126.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95-1409349.html

上一篇:『云作战』的联合战略力量协同体系建设
下一篇:『云作战』的联合战役力量组编体系建设
收藏 IP: 115.60.1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