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锋启云涌
【摘要】战略力量是指,通过战略行动以遂行战略任务并达成战略目标的作战力量。天军本身就是需要大力建设的战略力量。这里,简要论述陆军、海军、空军、网军的战略力量建设问题。
战略作战力量是指,通过战略行动以遂行战略任务并达成战略目标的作战力量。进一步而言,战略作战力量通常是,针对高价值重大战略目标,具备中远程、重型攻防打击能力,毁伤效果将产生全局性重要影响,拥有宏观威慑作用的高层级作战部队。对云作战力量体系而言,战略作战力量是运用大型中、远程载具,可进行大范围战略资源部署与机动,拥有对核心、关键、重大战略目标实施攻防打击能力的作战力量,包括遂行战略任务的核武、生物、化学等作战力量。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尽管核、生、化等作战力量被明确列入国际禁用范围,但拥有而不首先使用,且能有效防御各种核、生、化武器的攻击,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威慑敌对势力的必然选择。随着核武器小型化与微型化发展,以及威力仅次于核武器的云爆弹、贫铀弹、温压弹、铝热弹等亚核武器出现,尽管其中有许多属于战术性武器,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作为战略武器使用,这就为战略作战力量增添了某种补充。为了云作战体系建设的需要,这里将遂行战略作战任务的亚核(包括微核)力量归类为战略性作战力量,而将实施战役战术作战任务的亚核(包括微核)力量归类为战役战术性作战力量。如果说,前面关于常规作战力量、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所进行的论述,没有区分战略力量和战役战术力量,这里则将着重论述战略作战力量建设。战略作战力量是作战体系的标志性力量,代表着力量体系作战能力的最高层级和最高标准。战略作战力量的建设,对整个力量体系建设具有意义重大的主导性作用,也是国家维护主权和经济权益、发挥重要国际作用的根本保障。相比较而言,包括核武器与远程战略导弹力量在内的天基作战部队本身就具有比较清晰的战略力量特点,网基作战部队具有较为显著的战术力量特点,而传统的陆、海、空军主要起步于战役与战术作战力量。按照云作战要求,陆、海、空、网军也应该全面建设和大力发展军种所属的战略作战力量。事实上,为了适应未来的大规模、多样化、全战域联合作战,陆、海、空、网军需要更有效建设和发展军种所属的战略作战力量,进而更充分地拓展军种作战空间,更全面地发挥军种作战效能。这意味着,战略作战力量体系应该是,由包括陆基、空基、潜基“三位一体”核力量在内的,陆、海、空、天、网基五维战略作战力量构成,这也是云作战和战略作战云构建的基本要求。按照作战维域,基于五维的多维战略力量体系容纳了各种战略作战力量。所以,战略作战力量建设,不仅要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和发展具有显著战略特点的天军力量,还应积极投入资源,全面建设和发展陆、海、空、网军战略力量,形成更加完善的战略作战力量体系,具备更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从而达到有效遏制战争的最终目的。
一、战略陆军力量建设
陆军是最为传统的军事作战力量,也是与人类生存空间关系最密切的军种,未来作战无论如何变化,陆域都将是军事力量部署和全域战场争夺的根本性空间。战略陆军,对于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而言,是具有底线特征的护卫力量。在常规力量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战略陆军力量建设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陆军力量体系发展的主导方向。包括陆基中、远程导弹和攻防打击力量在内的战略陆军,具有其它军种不可替代的自身特点,比如,利用各种地表形态和遮蔽物实现力量隐身,利用地面和地下运输手段实现力量机动,等等。陆基战略导弹部队,可以通过核常兼备、中远程攻击与敌方防区外打击等方式,对敌方重要战略目标实施多种毁伤规模的攻防打击手段。这些特点意味着战略陆军具备极强的生存能力和攻防打击突然性,以及火力打击范围与毁伤强度的多选性,可使战略陆军的威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廓清了战略陆军力量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向。
二、战略海军力量建设
对于有着辽阔海域的国家,其海岸线和领海边界的存在决定了海军力量发展的必然性。这样的国家,要想确保自己的国家主权和领海权利不受侵犯,并能抵御任何军事强国的进犯,需要有一支完善的岸基、海基、潜基作战力量体系,即国家海军力量。在海军力量中,不仅要有近岸、近海、中海等战役战术力量,还应包括拥有远海攻击和潜射打击等攻防能力的战略作战力量,即战略海军。从长期建设角度看,海军力量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最终趋向就是,战略海军力量的建设。战略海军的建设,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海事卫星导航与定位、全海域巡航和远洋战略预警等方面的建设,进而形成更加完备且完善的海军力量攻防作战体系。由于海上水域,适合大范围机动,便于舰船聚散;海下区域,可供隐蔽生存,便于潜射攻防。因此,包括航母舰群及其舰载机群、核潜艇部队在内的战略海军,不仅可以发挥海基平台的远程、重型打击力量的关键作用,远距离攻击敌方的海上和水下战略目标,还可以通过海基平台远程打击敌方陆上及其它战域的战略目标,加之长航时舰载机的有效运用,进一步拓宽了战略海军的攻防区域,这些都将使海军的战略威慑能力得到充分的放大。可见,扩大战域,延伸射程,拓展功能,完善攻防、升级预警、丰富手段,提升战力,强化威慑,是战略海军力量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基本路径。
三、战略空军力量建设
战略空军,是指空基战略作战力量体系,即具备空天一体、攻防一体、察打一体,能够以空制空、以空制海、以空制地、以空制远,全面参与各类远程、大规模作战的空军力量体系。目前,战略空军已发展为一个由多机种组成的空中远程重型打击力量。这种打击力量包括战略轰炸机在内的进攻性机种,也包括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等战略支援型机种。可见,战略空军已经成为国家军事力量体系中至为关键的力量。由于空军具有极为广阔的作战空域、强大的机动性能,使其成为整个作战力量体系“由下及上,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的枢纽性环节。在垂直方向,水下、海上、陆域、低空、中空以及部分临近空间(通常指距离地面30公里至110公里的空域)都可以纳入空军的作战领域;在水平方向,近、中、远程区域均在空军的攻防打击与控制范围之内;在军种联合上,陆、海、天、网军皆能与空军实现直接而密切的相互联动,形成空天一体、空海一体、空地一体以及空网一体作战力量体系。这意味着,战略空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战略空军力量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具体而言,战略空军力量体系的建设要求,空基远程战略攻防打击能力的全方位提高,各类战机隐形能力的全系化加强,战略投送与运输能力实质性跃升,空域战略侦察、巡航和预警能力的全局性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战略空军“上下俱达,远近覆盖,广泛协同,攻防兼备”的体系化战略力量威慑作用和实战价值。
四、战略网军力量建设
战略网军是指,针对敌方信息空间内的网络、电磁、声光等重要设施,以及现实空间指挥、侦察、感知、预警、作战系统等大型设施战与略性目标,遂行高层级攻防任务的作战力量,包括运用无人化智能化战略作战力量。由于信息空间不似现实空间有着明确的物理距离,信息空间中的距离远近,相比于单位时间内信息传输的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即便在现实的物理空间,相对光、电、磁的传播速度之快,任何直线距离也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将网军主导的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作战均称为网络作战,那么作为新型军事力量,网军发展其战略力量具有天然优势,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是远近无疆。信息的高速传输速度,使得网络作战领域中敌我之间在距离上,没有显著的近程与远程之分。这使得网络作战,面临的阻碍不再是距离,而是敌方的防护屏障与保护措施,前者给网络作战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后者却给网络攻防作战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任何防护和保障都不可能绝对无懈可击或天衣无缝,关键是能够找到漏洞,实现突破。其二,是目标多样。随着信息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数国家经济、军事、行政部门都建有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而这些信息网络系统大多已成为各行各业正常运转的现实基础。由于国家的许多行业性信息网络系统,用户众多、使用普遍、影响范围广泛,具有显著的战略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构成了某种战略目标。当信息网络系统遭受攻击并发生瘫痪时,就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军事等行业的运转出现困难或遇到障碍,进而影响现实作战能力。其三,是行动突然。信息网络空间中,敌我双方通常不会直接面对。因此,网军作战的行动时间,完全可以是事先毫无征兆;攻击的目标和作战规模,也可以令敌方无法预知;攻击作战的发起部位、主导方向和发展趋势,更是令敌方无从获悉。这就为信息网络空间作战提供了极佳的突然性。其四,是方式隐蔽。网络作战,以软件运行、渗入、操作方式,通过光、电、磁、波等能量发射,干扰或削弱敌方作战指控链路系统的情报侦察、分析处理、指令传输等功能,可在悄无声息的瞬间完成攻击过程。不仅能够有效伪装,秘密施行,还可以多点攻击、间断行动,这使敌方的探测、发现和主动防范面临极大的困难。其五,是手段多样。网军力量,包括光、电、磁、波、声以及无人化智能机器军等,可以采用的作战手段丰富且多样,比如,虚拟网络空间的软件攻击手段,有形物理空间的激光、电磁、微波、红外、超声等支援与攻击手段,复杂场景的无人化智能化跨战域、多角度以及全方位攻击手段。可见,针对敌方各种不同的战略目标,战略网军的作战手段具有广阔的可选择空间,这也为战略网军的作战谋略设计与力量运用提供了非常多的可用场景。所有这些,都为战略网军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存在价值和作战需求,同时也展示出战略网军的建设与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云作战”理论初探[J]. 中国军事科学, 2013(4): 142-151. (链接)
[2]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再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4(3): 129-138. (链接)
[3]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三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5(1): 135-146. (链接)
【友情提示】本文主要内容选自作者的书稿《云作战导论》,更加完整、详细的背景资料可参见:
1. 科学网:戴锋的个人博客(《云作战导论》节选系列);
2. 微信公众号:云作战(『云作战』论点信息系列)。
【作者声明】本文内容不涉密;作者对在科学网所发表的“云作战”相关原创文章与博文拥有版权,侵权必究。
【联系作者】电子信箱:fengdai@126.co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