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宁先生在他的生日10月1日发表的论文
施郁
杨振宁先生最著名的两篇论文是:
(1) 1954年和Mills合作提出杨-Mills理论(即非阿贝尔规范场论)的文章, [1]
(2) 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质疑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文章.[2]
文章(2)导致两位作者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文章(1)提出的杨-Mills理论后来成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 打开了“规范对称决定相互作用”这一20世纪理论物理的重要原理的大门, 具有世纪性的重要性.
杨纲凯教授发现, 这两篇文章都发表于10月1日, 而这一天正是杨振宁的生日![3]
笔者作了进一步的调查, 发现在杨振宁先生发表的论文中, 还有几篇也发表于他的生日10月1日. 它们是:
(3) 1962年关于非对角长程序的文章. [4]
(4) 1948年关于核反应产生粒子的角分布的文章.[5]
(5) 1960年和李政道合作的1篇关于玻色气体的文章[6]
(6) 与他的学生邹祖德及赵午合作的3篇关于高能碰撞的文章.[7-9]
文章(3)也很著名, 它提出非对角长程序概念, 从而统一了超导、超流、玻色凝聚等一系列量子凝聚现象, 是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 因氦3超流的理论工作而与他人分享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Leggett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关于所有量子凝聚现象的书[10], 而该书采纳了杨振宁的这个观点作为全书的基本观点.
论文(1)(2)(3)都居于杨振宁13项最重要的贡献之列.[11,12]
论文(4)是杨先生当年的博士论文工作, 是他的出道之作. 这篇文章以及此后不久发表的关于π0衰变选择定则的文章[13]使得年轻的杨振宁成为当时粒子物理对称分析的专家,[11,14]并为未来更重要的工作, 包括(1)和(2), 打下了专业基础.[15]因此作为杨振宁的重要文章, 论文(4)也被选入他的论文选集.[15]
杨振宁最重要的13项贡献中有一项是他1957年和黄克孙、李政道、Luttinger合作的关于玻色气的工作.[11,12] 那是用膺势法所做的结果. 而在这之前, 杨先生与李政道合作, 用另一个方法, 即所谓双碰撞方法, 也得到了一系列结果. 但当时因为宇称不守恒问题紧迫起来, 为了写作著名的李-Oehme-杨关于3个分立对称性的关系的文章[15,16](该文也是杨振宁13项最重要贡献之一[11,12]), 双碰撞方法的一系列文章直到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才整理出来, 其中之一就是论文(5), 是讨论零温极限.
综上所述, 杨振宁先生共有8篇论文发表于他的生日10月1日. 这些有趣的巧合更显杨先生科学人生的精彩.
2014年10月1日是杨先生92岁生日,也是他最重要的论文(1)和(2)分别发表60周年和58周年纪念日.笔者写此拙文纪念这些伟大著作的诞生,并祝杨先生生日快乐!
参考文献:
[1] Yang C N, Mills R. Phys. Rev. , 1954, 95: 631
[2] Lee T D, Yang C N. Phys. Rev., 1956, 104: 254
[3]Young K.After-Banquet Speech. In: Nieh H T. (Ed.)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f Frontiers of Science in Celebration of the 80th Birthday of C. N.Yang.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2003. 522
[4] Yang C N. Rev.Mod. Phys., 1962, 34: 694
[5] Yang, C N. Phys.Rev., 1948, 74: 764
[6] Lee, T D, Yang C N. Phys. Rev., 1960, 117: 12
[7] Chou T T, Yang C N. Phys. Rev. D, 1971, 4: 2005
[8] Chao A W, Yang C N. Phys. Rev. D., 1974, 10: 2119
[9] Chou T T, Yang C N. Phys. Rev. D, 1985, 32: 1692
[10] Leggett A J. Quantum Liquid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2006.
[12] Shi Y. Int.J. Mod. Phys. A, 2014, 29: 1475001
[13] Yang, C N.Phys. Rev., 1950, 77: 2
[14] 杨振宁. 物理, 2012, 41 (1): 1
[15] Yang C N. Selected Papers 1945-1980 with Commentar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1983
[16] Lee T D,Oehme R, Yang C N. Phys. Rev., 1957, 106: 34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