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宇之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Know

博文

研究问题在哪里?

已有 7024 次阅读 2010-6-10 23:36 |个人分类:科研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几次聊天,都和研究问题相关。

1. 和导师樊建平老师的聊天。他认为研究成果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研究方法的高低,二是研究问题的价值。国内的研究方法在不断地提高,已经能发表一些高水平的文章,但和世界一流相比,在研究问题的价值方面还是比较落后——他认为,原因在于国内的大多数科研人员离真正的需求太遥远。

樊老师这几年前往美国、日本的一些顶尖大学(Harvard、Stanford、MIT、Berkeley、Tokyo……)招聘人才,总体感觉这些大学的工科教授与企业联系非常密切。他们的角色是多重的,是大学教授、有的也是企业的顾问;他们的学生在大学与企业之间流动;他们每年在全世界奔波,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因此,这些大学教授能从多个角度去挖掘研究问题。


2. 一个律师朋友的咨询。他们的一个客户企业A提供email证据,但是对方认为email不可靠,因为email服务器在由企业A自己管理,所以email可能被修改。律师朋友的问题是:如果自己掌握服务器,目前技术上是否可以做到修改了email而不被识别?我考虑了很久,认为在现有的技术下可以做到,也就是说email可以被修改而不被识别,除非存在第三方独立设备或软件。朋友有些失望,虽然法律上是认为email可以作为证据,但是现实世界中,却不可行。

和李凯老师讨论起这个问题,他说这个问题在美国早就存在了,不仅在法律界、还有医疗界等都遇到这个问题。正是有这个市场需求,因此就有一些Write Once Read Many(WORM)存储产品来保证一些信息在法律上的可靠性。


3. 与Intel Labs China的Jesse Fang院长的聊天。他认为,FPGA、GPU的应用领域比较有限,只有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传统的PC和服务器市场增长速度放慢,几近饱和;而未来真正大的市场需求的嵌入式高性能芯片,几乎所有的设备都会需要嵌入式芯片,这将达到几千亿美元的市场,例如仅汽车电子现在市场就是1250亿美元,预测到2014年将达到2100亿美元。云计算、移动计算这些新的需求会对嵌入式芯片产生更大的需求。ARM有基础,但还离未来的需求远远不够。因此,Intel Labs China把嵌入式系统作为未来研究的核心。


收获与体会:
------------------------------------------------------------------
计算机涉及很多方向,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可计算性、计算复杂性、加密算法等),到计算机系统结构(处理器、操作系统、存储系统、语言、编程模型、编译技术等),到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无线网、传感网等),到计算机应用(高性能应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计算机学科本质上是应用驱动的,其实最简单的评价一项研究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看研究成果是否市场所采用(理论研究除外)。

因此,我们的研究问题应用是来自应用需求。而很多时候,高水平的企业对市场应用把握与分析的非常好。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不难理解,国外的顶尖大学的顶尖教授与工业界的联系是那么的密切。甚至,我们会发现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顶尖教授几乎都创办过公司!

列几个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的顶尖学者和他们的公司
  • 1)MIT的Arvind(美国工程院院士),创办了Bluespec Inc,一个EDA公司;

  • 2)MIT的Frans Kaashoek(美国工程院院士),创办了Sightpath Inc,被Cisco收购;现在他是Mazu Networks 董事会成员;

  • 3)MIT的Anant Agarwal(ACM Fellow),创办了Tilera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64core通用处理器;

  • 4)Stanford的John Hennessy(美国科学院院士,Stanford校长),创办了MIPS公司,Google、Cisco董事会成员;

  • 5)Stanford的Mendel Rosenblum(美国工程院院士),创办了VmWare,被EMC以6.5亿美元收购;

  • 6)Stanford的Bill Dally(美国工程院院士),创办了Stream Processors 、Velio Communications、Avici Systems ,现在是Nvidia的首席科学家;

  • 7)Stanford的Monica Lam(ACM Fellow),创办了 Tensilica、Moka5两个公司;

  • 8)Stanford的Kunle Olukotun(ACM Fellow),被称为“多核之父”,创办了Afara公司,后被Sun收购;

  • 9)Berkeley的David Patterson(美国工程院院士),研制的RISC是Sun公司Sparc的原型,发明了RAID,帮助学生创办了Transmeta、 Panasas公司;

  • 10)Berkeley的Eric Brewer(美国工程院院士),创办了Inktomi,被Yahoo收购;

  • 11)Berkeley的David Culler(美国工程院院士),创办了Arch Rock;

  • 12)Princeton的李凯(ACM Fellow),创办了Data Domain,被EMC以21亿美元收购。

  • 13)……

  • 如果要全部列出来,这个列表将非常的长。

    其实国内计算机领域的不少院士,他们也对中国计算机产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王选院士,创办了方正集团;

  • 2)李国杰院士,创办了曙光公司;

  • 3)倪光南院士,研制的联想汉卡是联想公司的基础;

  • 4)邓中翰院士,创办了中星微公司;

  • 5)……



  • 记得一次和Princeton的李凯老师聊天,谈到科研院校科研人员工资普遍比外企低很多。他认为,计算机这个领域中真正成功的学者不应该是清贫的学者,因为计算机领域很多成果的研究会推动产业,从市场上获得回报。实际上,计算机领域是一个最容易将智慧转化为财富的行业。听了他的话,忽然觉得当我们抱怨清贫时,其实正是因为自己的研究还不成功吧。


    (注:这些观点主要适合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我想,并不适用于一些潜心专研计算机理论的科学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4166-334212.html

    上一篇:Princeton李凯教授的报告
    下一篇:Princeton 生活小记(1)
    收藏 IP: .*| 热度|

    7 李冰 宋铁成 章成志 黄富强 白途思 杨双 罗汉江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