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书斋(张星元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ozhang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随缘接好智慧和文化的接力棒,认真传递下去!

博文

《发酵原理》的故事

已有 300 次阅读 2024-12-3 10:51 |个人分类:接力棒|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现在的大学生正赶上了自主学习的时代,而且将面对种种难题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需要有科学素养的人,因为有科学素养的人最有创新精神。为了培养有创新精神人才和多出原创性成果,大学的教学必须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这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祖国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原发酵学科),是当年轻工业部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目前也是我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将近六十多年来,我与发酵学科与时俱进,从大学生到工人、技术员,从研究生到教师、教授,退休后仍一直关注着生物工程(发酵)学科,是发酵学科前进的当事人、见证人。我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必须加紧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       
当年我考入无锡轻工业学院化工系塑料专业,1964年 学校要把我们编入食工系发酵专业,我们不愿意,认为发酵没意思,人家化工系有化工原理,机械系有机械原理,发酵有什么原理!修读发酵原理课程曾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     
 “文革”中毕业,“四个面向”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在桂林工厂工作十年(1968~1978年),主持了广西自治区科技局下达的重点项目(酶制剂中试)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实践,在此基础上,考取了母校研究生继续学习,导师檀耀辉老师給我定下了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方向,为我研究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原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八十年代末在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理学教与学积累的基础上,我发表文章提出开设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原理课程的设想,得到了全文海等老师的支持。       
而一心一意地研究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原理,即发酵原理,则是1994年以后的事。       
 1993年,我第二次去日本访问研究。当时,我已是副教授了,语言、学识、阅历和观察力已大有长进,因此能更广泛、深入地理解和实践工业发酵和生物工程的前沿理论和实验方法。在研究的同时,我考察了日本有关大学和我国在日本的留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对我国与东邻日本、西方世界在工业发酵方面的现实差距和相对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的潜在优势,进行了认真的对比分析。历史和现实教育了我,要超越日美必须从生物学的视角编著《发酵原理》,让我们的同行和学生不失时机地用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原理去学习研究,以引领二十一世纪工业发酵的革命性变革。       我国工业发酵发源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为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发酵界的前辈们首先向已工业化的化学工业学习,把化学工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引进发酵生产,加速了发酵生产的化学工程式的工业化过程。在实现发酵生产工业化的过程中,化学工程的理论和技术、设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也暴露了其在发酵工业上应用的局限性。从对于工业发酵的难点和潜力的感性认识,到对于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属性的认定,我们终于把发酵工程纳入了生物工程的范畴。最近的几十年来,对于工业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的研究,加快了工业发酵从技艺走向科学的步伐,成为代谢工程和基因工程实际应用的领域,发酵工程上升为生物工程的美梦要靠新一代学生来实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的代谢工程,就是建立在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属性上的。发酵科学和技术正在酝酿理论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飞跃,这是挑战,更是机会。要投入国际竞争,要从源头处赶超世界生物工业先进水平,必须迅速开出中国特色的发酵原理课程,不失时机地抢先培养现代发酵科学技术人才、建立工业发酵基本理论的研究基地。       
在系领导的支持下,自1995年开始,我首先在本科试开发酵原理课程;与此同时在研究生中进行讨论式的互动学习,丰富并深化发酵生物学原理的内容,引导他们进行实验研究。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首次内部使用了自编的《发酵原理》讲义,2000年内部发行了《发酵原理电子讲义》。除了在本校本科和研究生中开设不同层次的发酵原理课程外,还到外地研究生班讲学;与此同时指导研究生研究,验证发酵原理。世纪末,工业发酵的基本理论的框架已经构建,教学相长的成果(工业发酵的三个假说)已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并在有关刊物、出版物上发表。       
当然,我也希望能创实业,创实业有利于国家,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大大改善自己的办公和生活条件;但是,建立工业发酵基本理论这件事关系到祖国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对我来说是重中之重。1962年无锡轻工业学院选择了我,1978年我选择了无锡轻工业学院,面对我的师长和学生,我责无旁贷,别无选择。悠悠岁月,事业为重。我把我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在我能健康工作的日子里,尽量多做一些我责无旁贷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来又付印的《发酵原理电子讲义》第二版,这是我校土生土长的教学资源,尽管并不完美,但确实是我一字一句、一键一击、一板一眼地抠成的。该教材有配套的光盘(或软盘),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也可用于网上教学。       
事实上从讲义到出版正式教材还是困难重重,要冲破老学校固有的保守势力。倫世仪老师建议我争取国家级专家的支持,在党总支领导出面发函征求书面意见,返回意见一致支持工业发酵的三个基本假说,《发酵原理》终于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最后冲剌的日子到了!从1995年开设巜发酵原理》课到200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发酵原理》,坐了十年冷板凳,心仍是火热的,新世纪开始的几个春天我都在电脑前忙活。忙而快活着!       
《发酵原理》第一版出版了,我也到了规定的退休的日子了。在退休的日子里我继续努力,修订这本书的第二版,让书变薄些,内涵而大些,系统性更强些,这些在第二版前言中已有说明。       
著书立说,困难是难免的,更多的都在不言之中了!是学生们給了我希望的动力,他们与我的互动同样为这本书贡献了力量。       
我们寄希望于未来,让我们以踏实的工作去争取原创新的科研成果吧!                                                                 张星元    2024年5月24日 修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364-1462741.html

上一篇:《发酵原理》的故事
收藏 IP: 58.219.91.*|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