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关于优秀学生不愿意从事科学研究的话题成为热点话题,其实这里隐含着一种潜台词,优秀的大脑应该从事和科学有关的事业,其他的许多工作都不如科学来的神圣和高尚。这再次引起我经常思考的一些问题再次的思考,科学是什么,科学和真理,科学和错误等。
其实在我心目中,亚里士多德更多是一个来自古代的学者,是一个哲学家,但西方科学许多都是建立在修改亚里士多德认识的基础上。但在科学的定义上,他又是一个绝对货真价实的科学家。在我们过去受到的教育中,亚里士多德又常常是错误的代名词。这其实是一个科学家必然的结局,越是伟大的科学家,将来的科学历史上将成为被打击和推翻的目标。我甚至曾经想过,数千年后牛顿和爱因斯坦在人们心目中也许就象亚里士多德一样。
过去我对科学的理解是:科学等于正确。我们的文化中缺乏科学因素,但我们的环境中充满对科学的盲目崇拜,从小就有周围的人反复告戒我们,科学就是正确,不科学就是错误。
其实在研究科学的科学哲学家眼中,科学和正确与否完全无关,而科学甚至是错误的代名词,最受人广泛传诵的标准是科学是可证伪性,其实换句更直白的表达是,科学可能是错误的,这真是令人纠结的话题,原来科学并不是正确的化身,而是错误的表现形式而已。如果借用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来讲,科学的正确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科学的错误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但仍有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一观点,认为科学随时都似乎是正确的,不过历史上科学总是错误的往往大大超过正确的,过去我们不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科学家,但在他哪个时代,他就是真理的化身,就是科学家的典范。牛顿难道有错吗,牛顿定律不是真理吗,当然不是真理,至少不是绝对真理,他所描述的第二定律,在微观离子层次早就证明是错误的,甚至在宏观上,也只不过是非常非常精确而已,但绝对不是绝对精确,因为所谓的力所谓的质量,都是无法准确测定的数量,那么精确的数学关系只不过是一种近似而已。
按照波普尔证伪原则,科学和非科学的划分在波普尔这里得到了明确界定,而且是一反常识的。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它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但需要强调地是,非科学绝对不是有人声称的伪科学。按照不可证伪性的标准,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而科学和非科学一样,都既包含着真理,又包含着谬误。
关于科学的定义,有如下这些内容:
对科学的界定:最熟知的原理是法兰西学院在笛卡尔去世后约30年对科学的界定,“科学是由事物动因引发的对事物确定而明显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整体是各部分之结果。(摘自--《已经发生的未来》,作者:Peter F. Drucker)
科学的特点:可被怀疑、可证伪,科学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双重矛盾,笛卡尔提供了使其理论可以有效地组织和探究知识的方法。不管他的解析几何对数学的意义如何,它建立了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普遍量化逻辑,成为普遍应用的符号和语言。科学没有政治偏见,包容客观存在的一切,如有限与无限。科学的双重矛盾很难理解,需要极其丰富的知识量,才能够逐渐领悟。
最近看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论述,才逐渐对科学有了一点感性认识,原来从事这么多年所谓的科学研究,自己并不了解什么是科学。被称为科学的东西本质上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模式而已,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的正确描述的一种追求过程。科学甚至就是范式,或者说格式,是有一群按照某一些规则观察和分析世界万物的行动规范。(暂时性)
原来,科学不等于正确,其实真理和科学无关,更别说科学神圣了。所以适合作科研是否一定要作科研就显然了。失眠对身体不利,除非面临重大科学问题。还是洗洗睡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