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学者不喜欢合作? 精选

已有 9806 次阅读 2010-9-29 18:0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合作, 学术

学术的发展离不开交流与合作,中国学术的水平与国际上存在差距,不仅体现在对国际学术的真实贡献上,也体现在对学术的管理模式上,在许多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学术界出现了许多违背学术规律的现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交流不畅和合作不密切。

武夷山老师关于《竞争-合作-创新》的文章,就谈到关于合作的话题,提出“假如中国的总体科研水平与美国相比是15的差距,则两国广大科研人员合作能力、合作意识方面的差距恐怕是110。”根据个人这些年的观察和思考,武夷山老师的判断比较准确。

学术界早就有关于联合申请项目合作攻关的“四同”现象,所谓“四同”就是:申请项目时——同舟共济;分担任务时——同床异梦;实行合作时——同室操戈;最后结题时——同归于尽。(引自老师的文章)。这是对中国学术界非常逼真形象的描述,上述现象在中国的学术界确实普遍存在。在分析形成这些现象的时候,中科院政策所研究员李真真认为:“现在,科研合作更多的是表面上的。或者说,合作成为了一种共同拿经费的手段,在一起申请项目、争取经费,经费到手后,还是各自为战。在研究层面上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竞争的压力也使得科研人员之间缺乏学术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创新的思想是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的,没有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就不可能有创新。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些现象的,至少在许多单位的管理规定上能体现出一些感觉,这里列举一些。

例如,在项目申请方面不少单位都有关于课题申请合作的规定,其中对高级职称与外单位合作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有特别严格的限制,主要因为高级职称无论是主持或参与有总项目数量的限制,如果参与其他单位的课题,一方面这个课题统计不算本单位的项目,也很难有经费的分割,另一方面本单位申请的潜力受到影响。于是就出台一些管理规定,实质就是限制与别的单位合作申请。

在论文挂名上也有一些隐蔽的规定。比如许多单位在统计本单位论文数量上,以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为标准,非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的论文不算论文。显然,这个规定会极大地伤害合作的欲望,因为你参与合作的研究,很可能只是解决了一个不太关键的问题,贡献的分量无法达到做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的程度。相信许多合作就是这种程度的,我曾在02年参与别人的课题,我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帮别人进行MRI设备的操作,他们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把我作为第三作者。国外许多科研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不仅要看代表性论文,而且也很注重有没有非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的论文,因为这些论文往往能反映学者合作的情况。与国内一些朋友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许多人说,国内存在许多论文搭车挂名的现象,如果随便挂名都算的话,容易鼓励学术不端。我不觉得这是问题的关键,别忘记我们中国人是很善于变通的,学者们也不例外,大家都很清楚,正是由于这些荒唐的规定,导致国内增加了许多国际论文出现多人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的现象,甚至让许多国外的杂志对这一现象难以理解的尴尬局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368230.html

上一篇:氢气水滴眼睛能避免角膜血管增生
下一篇:再问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学者不喜欢合作
收藏 IP: .*| 热度|

42 武夷山 赵星 王桂颖 赫英 刘进平 朱志敏 王德华 罗帆 陈安 王修慧 许浚远 刘立 马臻 唐小卿 崔克明 陈苏华 吉宗祥 刘晓东 黄智生 魏玉保 李学宽 高建国 侯成亚 陈辉 许培扬 曾庆平 韩健 朱猛进 刘希未 高峡 刘广明 王孝养 张南希 吕腾 卢元 宋敦江 kx25 ysliysli zhangling chtang colorfulll WC101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