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科学家礼来发明的漂浮舱
科学家约翰·礼来(John Lilly)是电子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理学、计算机理论和神经解剖学的先驱,是电影《海豚日》和《改变的国家》的基础研究员。《海豚的心灵》和《旋风中心》的作者讲述了他惊人的发现,从他早期绘制猴子大脑和与海豚交流的实验,到他在意识扩张药物和隔离舱方面的惊人突破。他在《科学家》中的启示令人震惊,他关于“固态阴谋”、与外星人交流以及海豚/人类对话的必要性的最新报告将以其宇宙视觉感吸引读者。
礼来在明尼苏达州长大,然后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并于 1938 年毕业。他曾就读于达特茅斯医学院,并于194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学习生物物理学和精神分析,并于1942年至195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
在1950年代中期,他作为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一部分从事皮质整合工作。1954年,他发明了隔离舱,并尝试了感官剥夺。1959年,礼来在维尔京群岛的圣托马斯创立了通信研究所,并担任其所长至1968年。在那里,他与海豚一起探索海豚的智力和人与海豚的交流。正是在此期间,他被介绍给LSD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他开始使用LSD和氯胺酮与坦克结合使用,作为意识和元编程探索的方法。
礼来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住在夏威夷,以他的怪癖和大量氯胺酮使用和成瘾而闻名。他于2001年9月去世,享年86岁。
从1949年起,美国神经科学家礼来(John C.Lilly),在神经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的协助下,设计了一个多电极阵列,它能够对猫和猴子的大脑皮层表面25个点的电波进行同时取样,以获得当时相对理想的脑电波组,礼来称之为“脑电图”,即由若干脑电波并列而成的脑电波曲线图。
礼来的做法是,在动物头上按照5×5的阵列,钻出直径小于1毫米的25个微孔,微孔之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然后,将带有更小孔芯的不锈钢塞子,像塞红酒瓶塞那样,牢牢地卡入颅骨上的微孔;最后,将25根作为电极的特细钢针恰到好处地塞入孔芯中,使得电极顶端刚刚接触到颅骨内的皮层表面,但并不刺破皮层。这25根电极的另一端就好处理了,只需在密封环境下,对电极探测到的微弱电波,进行尽可能无失真的放大和过滤就行了。礼来的这种阵列电极思路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既能获得单点电波,又能获得群体电波(脑电图);还能对相关电波进行综合处理,以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里,礼来让人类首次直观地从多个侧面看到了脑电波,包括大脑活动的时间电波和空间电波,甚至看到了脑电图的“全貌”;因为他将无失真放大后的25个电极电流接入25只辉光灯,同时将辉光灯仍按颅骨上微孔的位置排成一个5×5的阵列。于是,随着各个电极中电流的波动变化,辉光灯的亮度也会变化,人们便可像欣赏霓虹灯墙那样,实时观看受试动物的脑电图,并观察动物脑电图如何随着动物的行为和情绪等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动物在睡觉、醒来、进食、行走或受到各种惊吓时的脑电图。当然,还可以对电极阵列的输出进行量化处理,比如,可以分析所有辉光灯平均亮度的变化情况,可以记录某个特殊电极的亮度与平均亮度的正负差值等。
总之,礼来奠定了脑电图研究的第一块基石,从此以后,脑电图的研究就进入了快车道。比如,至少已有了诱发电压和事件相关电压等两类扩展型应用。这里的诱发电压是将脑电信号按照某种刺激(包括但不限于视觉、听觉、躯体感觉等)的呈现时间进行定时叠加平均所得到的一种电信号,它反映了大脑对该刺激所做简单加工的相关信息,它已在感觉和运动基本功能的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事件相关电压则是指大脑对刺激进行更复杂加工(如认知等)时,对脑电波进行定时叠加平均所得的电信号,它反映了大脑高级活动的相关信息,已在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来,礼来再接再厉,他又引入了当时非常先进的高速电影摄像机,将前述的霓虹灯表演连续地记录下来,于是,人们便可以反复比较和研究相关脑电波和脑电图了,而且在慢镜头之下,研究人员更容易发现相关奥秘,揭示相关规律。再后来,礼来又将他的电极数从25个增加到了惊人的610个;只可惜,他没有公开这方面的实验结果。
礼来在脑电领域树立了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若无他发明的多电极阵列,后人就无法弄清大脑回路中的群体神经的真实运作情况,也不会有如今备受追捧的“脑机接口”,更不会有本书的基于宏观脑电图的内涵型A I。后人为了纪念礼来的杰出贡献,将采用礼来方法获得的脑电波称为“礼来波”。
除“礼来波”外,礼来在脑电图领域内还有其他成就,比如,他在1954年发明了一种至今仍然有用的名叫“感觉隔离舱”的设备,它隔光又隔音,舱内有缓慢流动的温热盐水,且盐水的密度刚好能让受试者悬浮在水中而不下沉,头顶也刚好能露出水面;为了进一步减少外界的感觉刺激,受试者还可头戴面具等。总之,感觉隔离舱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剥夺受试者的感官,让他处于完全放松的静息环境中,以记录受试者的大脑在冥想状态下的活动情况。毕竟,普通人很难进入冥想状态,因此,其脑电波和脑电图就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另外,没准儿感觉隔离舱也能帮助你尽快进入冥想或入定状态呢,有特殊兴趣的禅修者不妨试试这个可能的冥想神器,其实,冥想训练就是通过控制呼吸节奏来改变认知状态的,此时脑电波频率也会随之变化。
后来感觉隔离舱被改良成为养生休闲的设备。国内经常称为漂浮舱或太空漂浮舱。用密度高的盐水调配让身体漂浮于水面上,由于少了地心引力,使用者全身的肌肉关节可以完全的驰放舒展,身体将会开始自我恢复、调整到良好状态。透过漂浮可达到冥想技巧之放松层次。
LILLY JC, HUGHES JR, ALVORD EC Jr, GALKIN TW. Brief, noninjurious electric waveform for stimulation of the brain. Science. 1955 Apr 1;121(3144):468-9. doi: 10.1126/science.121.3144.468. PMID: 1435867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