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早年多借船出海,这在那个年代是有独特价值的。现在也有价值,不过应该是小了不少,这或许得益于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全球学术交流的展开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等,也涉及开放获取(Open Access)。再加上地缘政治等因素,现阶段我国的确非常有必要自己建设一些本土化的期刊平台,或者说广义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这自然需要一些只在我国本土化平台发布的内容,优秀的我国SCI期刊,回归本土化平台,首当其冲!
目前,不完全统计,从海外平台回归到我国本土化平台的SCI期刊(新的内容海外平台不再发布,只发布到我国本土化平台上)至少有以下这些:
1.Nano Research
2.Friction
3.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4.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5.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ABBS)
6.Frontiers of Physics(中国的,不是欧洲)
前四个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SciOpen平台上。第五个在科学出版社的SciEngine平台上。第六个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平台上。非官方消息,还有几本我国SCI期刊的回归在陆续落实中。这其中涉及合同期限、数据迁移、技术对接等,不容易。
还有,我国存在少量本来就没有海外合作的SCI期刊,这些期刊更是不容易!
1.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CJCR,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
2.Cancer Biology Medicine (CBM,《癌症生物学与医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
3.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这是浙江大学二院的。
4.Zoological Research,这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原来的中文版《动物学研究》改为英文版的。
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这是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主办的。
6.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这是中国气象局热带气象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的。
7.Opto-Electronic Advances,这是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主办的。
8.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这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主办的。
9.China CDC Weekly,这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
呼吁我国科学家尽量多支持这些期刊,这些期刊也已经是SCI期刊了,在国际学术界的传播有基本保障,应该不会给大家的优秀成果国际传播带来大的损失,大家能支持就尽量支持吧!
有一点需要澄清:鼓励回归,或许也不要追求一下子全部回归!理想状态或许是,有在本土化平台做得好的,也有借船出海做得好的,多元化。目前借船出海的比例,的确太高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3 0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