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是2016年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勇贵

已有 834 次阅读 2022-3-14 21: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 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


《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是2016年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勇贵。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8D%92%E4%B8%AD%E5%90%8E%E6%8A%91%E9%83%81%E9%9A%9C%E7%A2%8D%E8%A7%84%E8%8C%83%E5%8C%96%E8%AF%8A%E7%96%97%E6%8C%87%E5%8D%97/19622987?fr=aladdin


  • 书    名  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

  • 作    者  袁勇贵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年3月

  • 定    价  30 元

  • 开    本  16 开

  • ISBN  9787564164133

  • 版    次  1/1

  • 印    张  11







目录



1 内容简介

  1. 2 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编辑 播报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尤其是神经内科医师、心理精神科医师、康复科医师、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在预防和治疗PSD的工作中,提供可操作的防治方法。本指南只是防治指导意见,并不是PSD治疗的唯一准则。在实际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患者个人和所属社会文化背景纳入考虑,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改善治疗结局。PSD的发病率高、漏诊率高、自杀率高、死亡率高,临床医生需要提高PSD的识别率、治疗率和改善其预后。 [1] 

图书目录

编辑 播报


第一章 卒中后抑郁障碍总论1

一、 临床表现1

二、 流行病学研究2

三、 病程及预后3

四、 疾病负担4

第二章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9

一、 一般影响因素9

二、 社会心理相关因素10

三、 生物学相关因素13

四、 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因素26

第三章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评估43

一、 一般情况评估43

二、 卒中功能评定45

三、 抑郁症状评估47

四、 风险预测 53

第四章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63

一、 概述63

二、 诊断原则64

三、 诊断标准65

四、 鉴别诊断69

第五章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治疗78

一、 治疗原则78

二、 药物治疗79

三、 物理治疗83

四、 心理治疗84

五、 其他治疗87

第六章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预防性治疗93

一、 非药物预防93

二、 药物预防94

三、 小结95

第七章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护理99

一、 一般护理99

二、 心理干预101

附录1中英文对照表107

附录2常用评估工具113

受试者一般情况调查表11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15

改良Rankin量表(mRS)120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121

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122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23

9条目健康问卷(PHQ9)127

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31

卒中后抑郁评估量表(PSDS)13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33

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136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39

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14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142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144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147

生活事件量表(LES)15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155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158

斯奈斯和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HARPS)160

快感体验能力量表(TEPS)161 [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329408.html

上一篇:[转载]第二十二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征集论文
下一篇:[转载]重庆医科大学谢鹏团队肠道微生物紊乱引起抑郁障碍的机制研究(2021.7.6)
收藏 IP: 114.249.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5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