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写在2021年新学期开始的话:努力推动生物医学领域创新科研的持续发展

已有 860 次阅读 2021-3-1 14: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写在2021年新学期开始的话:努力推动生物医学领域创新科研的持续发展

 

张成岗,2021.03.01

 

上周五(2021.02.26)学校正式开学了,向新学期问好!今天是周一,我也开始了新学期的新生活。和往年一样,为了给自己的发展路线做一些标记,以便到了年底回顾全年工作的时候,能够有所对比思考,因此,写下这些关于新学期工作思路的话,为的是看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正在行走的道路,因为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要思考,都在思考,从而有利于能够更好、更快地接近于期待的目标。

 

时间过得真快,上一次写这篇博客即“30年从事生物医学科研之回眸(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131932.html)”的时候,是在两年半之前即2018年8月底的时候,不仅记录的是我在30年来从事生物医学科研之初步总结,而且更是记录下当时的心情、心理与精神状态,为后来的发展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2018年年底写道:“菌心说”学说认为,肠道菌群为人体和动物编码了饥饿感的基因,即“饥饿感的编码基因是存在的,但是并非宿主本身的基因,而是共生的肠道菌群的基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149631.html)。

 

这两年半以来,也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不断地促使我反复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物医学)科研的价值,反复地对比自己的初心与医学的未来,尤其是我自己对于从前半生到后半生的存在与发展进行思考、反思、怀疑和质疑,其核心内容集中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我自己)究竟是否能够推动医学领域的新发展、拟或是任由慢病继续肆虐于这颗美丽的蔚蓝色星球而无奈?

 

鉴于我的部分学术思想已经在刚才所说的博文中有所体现,从今年(本学期)开始,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将是对该系列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假说“饥饿源于菌群”、“菌心说”学说、“双脑论”模型、“菌脑双心论”、“柔性辟谷”技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四元数矢量模型[补充了重要的一点即“呼吸源于线粒体”]等)进行完善和发展,尤其是结合目前所在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良好科研优势(中西医结合、学科交叉),与相关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院等)开展合作科研,通过大量科学、安全、合理、可靠的证据(循证医学思路),夯实上述理论体系,为后续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运行论”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为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并完善“人体与共生微生物的联合编程运行模式(类似于:内联汇编)”的科学思路做准备。为此,近半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前沿性(交叉、联合)编程技术,理解编程思路,学习编程方法等,获得了很多思路上的启发,正在逐渐从“取象比类(中医[哲学]思维模式)”走向“抽象比类(科学[哲学]思维模式)”的思维方式。等时机成熟后,将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以飨读者,共同进步。

 

很多同行和朋友都在问我关于“菌心说”学说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大家可从菌心说微信公众号(可在微信中直接搜索获得)和菌心说网站(http://www.junxinshuo.com)以及相关博文“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角度解析“人”有望促进中医药获得突破性发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63214.html)”、“柔性辟谷技术与菌心说学说相关系列研究(论文截止到:2020.08.0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44567.html)”了解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大家可扫码入群“菌心说学术交流群”,以便直接沟通。需要说明的是:该群是学术交流、学术讨论性质,主要用于“菌心说”学说的科学交流与理性讨论。如果不是这样的目的,那么:非诚勿扰,非喜勿喷。


 

兹为记,以便记录下正在快速流逝的科研时光和靓丽的青春岁月!

 

PS:欢迎报考我的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中医药与肠道菌群、中医生命科学、通过学科交叉促进中西医结合。此外,研究方向还将涉及到:肠道菌群与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菌心说与双脑论、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四元数矢量模型、线粒体与经络和穴位的数理模型构建与验证等综合、交叉学科方面,详见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677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74405.html

上一篇:[转载]内联汇编:指的是 在C语言中可以插入汇编语言
下一篇:[转载]gcc编译参数(优化选项) -Ofast ( 优化到破坏标准合规性的点)
收藏 IP: 124.207.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