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先有线粒体,还是先有叶绿体?——由此浅谈“三域”系统、内共生与次生内共生

已有 3565 次阅读 2020-8-13 10: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3025523 

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先有线粒体,还是先有叶绿体?——由此浅谈“三域”系统、内共生与次生内共生

FRAGMENT

FRAGMENT

INFP-T/PKU-pre/CNBO银牌

关注他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文改编自本人的知乎回答,原文链接:

是先有线粒体还是先有叶绿体www.zhihu.com图标内共生学说是啥?www.zhihu.com图标


我们探讨一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生物进化过程中,是先有线粒体,还是先有叶绿体


有的人坚持先有叶绿体,理由如下:

  1. 先有光能自养,后有化能异养。

  2. 先有蓝细菌,再有好氧细菌。

但是,实际情况是:

是先有线粒体再有叶绿体

(注意只有内共生吞进去之后才能叫线粒体叶绿体,所以“蓝细菌”或“光合细菌”不算叶绿体。至于内共生是什么,下文会简要介绍。)


因为几乎所有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但只有植物有叶绿体

所以说植物的某些祖先(原始真核生物)可能只有线粒体而没有叶绿体

(从系统学角度来看,“具有线粒体”的性状在更基部的位置便出现了。即“线粒体”是祖征,“线粒体+叶绿体”是衍征。)

如下图

基于“三域”系统的生物界演化关系图,图中横向是时间轴(以右为正方向),虚线箭头表示内共生(图片系自制)

1. 线粒体起源于一类革兰氏阴性好氧细菌对原始真核生物的内共生。

原始真核细胞(可能是古核生物?)在吞入一种好氧细菌(可能是α-变形细菌,一种G-细菌)后,吞入的细菌不被消化而与原始真核细胞共存(在原始真核细胞内部与原始真核细胞共生,即内共生)。最终通过一系列改造和核-质协调成为线粒体

因此可以看到,线粒体在诸多方面都类似于原核生物。例如线粒体的基因组是环状的;线粒体的核糖体接近于70 S而非80 S;线粒体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受到一些对细菌有用的抗生素(如链霉素)的抑制等等。但是线粒体的基因组一般远远小于细菌,这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DNA片段被转移进入细胞核内。这是核-质协调的一种体现,它削弱了线粒体在DNA复制、基因表达和代谢等方面的自主性,因此我们称之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线粒体的双层膜似乎也可以因此得到解释。内膜就是细菌自身的细胞膜,外膜来自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类似于胞吞)。

线粒体毫无疑问是在上图中黄色的那个点起源的,也就是说是单一起源的。

2. 叶绿体起源比较复杂,有的来自蓝细菌的内共生,有的来自次生内共生。

叶绿体是多重起源的,在红藻、绿藻和陆生植物(图中“植物”)一支中,叶绿体来自于蓝细菌内共生;而其他杂色藻类,如眼虫、褐藻(比如海带)、黄藻、金藻、硅藻等等,它们的叶绿体来自红藻和绿藻的内共生,相当于“吞了2次”(次生内共生)

正因为如此,其多次经历类似胞吞的过程,它们的叶绿体往往是有3~4层膜的。(所以严格来讲,这些杂色藻类是不属于“植物”的)

【这时你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带不属于植物,紫菜属于植物】


有些现存的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那是次生退化的结果,不是祖征。

又如疟原虫等,属于顶复体虫类原生生物,其祖先类似于眼虫的,含有叶绿体。这种不含叶绿体的特征显然也是次生的。

编辑于 07-2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246175.html

上一篇:[转载]上古时代 谁才是叶绿体的老祖?
下一篇:[转载]蓝细菌——旧名为蓝藻(blue algae)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
收藏 IP: 114.243.7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5 1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