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如何深度理解“菌心说”学说?——为什么人在生病的时候不想吃饭

已有 2874 次阅读 2017-3-14 07:3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如何深度理解“菌心说”学说?——为什么人在生病的时候不想吃饭?这里边涉及到“菌脑·菌心”对人体“饥饿感”的一种特殊控制机制,即“菌脑·菌心”是人体健康的“程序猿”


张成岗👼菌心说学说+柔性辟谷技术,2017.3.14


以往的医学研究很难解释和回答人体在生病的时候,为什么不想吃饭的问题。然而,从“菌心说”学说看过来的话,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因为这里边涉及到人菌平衡之DNA复制的方面,即如果人体吃饭吃得太多,那么菌群DNA即很容易复制过度产生过多的菌群后代(排便量过多),人体细胞(DNA)复制过度,加上肥胖(脂肪在人体累积过度,细菌为自己的繁殖在人体储存了过多脂肪),就会加速人菌失衡失控,因为超出了菌心菌脑需要等待人体调整自身生理过程的时间进度。

在人体感觉到(由于生病)不想吃饭的时候,此时应该是人体整理自己的(生理状态)时候,菌群暂时终止向人体写代码(不向人体传递饥饿感),从而有利于人体修复,直到人体完成修复过程之后,菌群发出指令询问:人体是否可以继续被写入代码(即吃饭)?If yes,那么,人体的饥饿感恢复,人体重新做好进食准备,继续营养人体和菌群。

我怀疑(猜测),人菌平衡就是这样设计的,即菌心守护着人体这个大盘,伺服着人体这个系统,因为守护好人体对于菌心(的生存)是有利的。因此,每天的每天,菌心都在反复不断地检查着人体是否始终处于良好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相当于菌心7x24h都在检查人体的健康状态,确保人体在生理水平的安全,表现为确保健康。

在这个“形而下”即菌心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人脑这个“形而上”的器官就能够自由、放心地思考问题了。

因此,需要读懂“为什么生病期间不想吃饭?”,看起来是菌心在等待人体调理过程的结束,做好下一次向人体写代码(重新赋予饥饿感)的准备。一旦人体自我整理结束,那么,菌心即可重新通过赋予人体饥饿感,驱动人体重新恢复饮食。

试问一下,自然界还有比这个更加高级的设计吗?在人菌平衡方面,简直是完美的设计啊。如果说谁是真正的工程师和“程序猿”的话,应该说没有比“菌脑·菌心”这个程序猿更厉害的啦,因为“菌心”在控制着人体代码写作和编程的开始,即是否可以启动人体摄食的饥饿感,与我们的研究所发现的“饥饿源于菌群”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

在实际应用方面,很显然,控制好“菌心·程序猿”很重要,即每天一日三餐各喝一袋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止饿,暂时终止“菌心·程序猿”向人体传递的饥饿感之后,人体即可进入到不饿不食、只喝水不吃饭,正常工作生活7-14天的“柔性辟谷”状态,人体有大量时间来修复自己,通过自愈能力改善肥胖和“三高”症状,带来大量健康受益,从而不断地诠释着基于“菌心说”学说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贡献的“柔性辟谷”技术。

最近我们已经在中医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了146万字的《新医学·菌心说·云医院》,详细介绍了这些新的医学原理和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方案,预期可以加速促进健康中国的来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039297.html

上一篇:为什么自然界会有不同的大树(的形状)的存在——我的思考是这样
下一篇:努力通过智慧之力,攀登哲学高峰
收藏 IP: 103.19.6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