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胡业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胡业生 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博文

建立问题面、改变叙事方式、大小课堂融合"

已有 479 次阅读 2025-4-13 17: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建立问题面、改变叙事方式、大小课堂融合"体现了新时代思政课创新的三个重要维度。

从教学改革路径角度提出系统化建议:

一、问题导向的课程重构

1. 构建"问题树"知识体系

梳理课程核心理论点→挖掘学生认知痛点→建立"理论-现实-困惑"三维问题库,形成以真问题为节点的知识网络。例如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解为"资本增殖与共同富裕""科技革命与人的异化"等时代命题。

二、叙事方式的立体化革新

1. 创设"沉浸式"教学场景

开发"历史现场还原+虚拟仿真+角色扮演"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如通过VR技术再现"真理标准大讨论"历史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解放思想的意义。

2. 构建"对话式"话语体系

采用"青年话语+学术话语+网络话语"的复合表达方式。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转化为"Z世代全球生存指南"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叙事形态。

三、课堂形态的深度融合

1. 构建"1+N"混合课堂模式

"1"个理论主课堂+"N"个实践分课堂(红色场馆课堂、企业实践课堂、网络云课堂)。如将"新发展理念"讲授与智慧城市展厅参观相结合。

2. 建立"问题链"教学流程

大课堂抛出问题→小课堂探究问题→云课堂延伸问题。例如先通过大课提出"先富与后富",再组织分组研讨,最后通过在线平台开展学理对话,批判性反思,建立理性青年对话。

四、支持体系建设

1. 教师发展:建立"理论学习+技术培训+实践研修"三维培养体系

2. 评价改革:构建"过程性评价+能力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多维评估模型

3. 资源整合:打造校际思政课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区域教学创新共同体

五、预期成效

通过问题导向激活理论生命力,叙事创新增强内容吸引力,课堂融合提升育人实效性,最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这种改革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回应了00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有效破解传统思政课"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的问题。

最后教育建议:

一是问题设计要找准理论逻辑与现实关切的结合点;

二是技术运用要服务于内容表达而非形式炫技;

三是大小课堂要实现功能互补而非简单叠加。可选取部分章节进行试点,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86-1481829.html

上一篇:人机关系
下一篇:科技哲学关键词梳理
收藏 IP: 60.170.29.*|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鎬昏:0 | 棣栭〉 | 涓婁竴椤� | 璺宠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1 1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