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在一般人眼中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不过是一群人痴迷的游戏而已。
这群人当中,有情感中人,有偏执狂,也有疯子。但,多数人跟平常人一样,过着平淡而又丰富的生活。
孩子就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想一想。你说,这不就是科学家的事儿吗?
所以,不要把科学当成少数人的专利,科学是研究自然世界本质的,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
看一看著名的《自然》(Nature,英国主办),《科学》(Science,美国主办),你就会认为科学是popular的,是充满情趣的。
我们经常把一些事情看的过于高深,像交响乐、科学家等等,还出现了“严肃音乐”这样吓唬大众的字眼。科学是严肃的,那是因为科学的探究需要科学的态度,不马虎,不是说科学不好玩。恰恰是,科学是天底下最好玩、最高级的游戏。
让我感到非常有意思的是,《科学》、《自然》及其子刊都非常注重社会对最新成果的接受度,不仅要求作者写得既专业又要通俗,要提供足够的支撑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s),而且都配有专门的艺术编辑(art editor),负责对刊物的趣味性进行加工。
相比之下,我们对科学的认识大多来自于陈景润、钱学森、王淦昌等科学先驱,似乎科学需要的就是蜡烛精神,吓住了普罗大众。我们的杂志也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不注重艺术设计,不注重普通大众对科学的接受。
所以,科普应该从专业开始,从专业杂志开始,不能只是寄托于基本科普书(在我国还是多为翻译、拼凑之作),应该有一些定位于中间的杂志。《科学》和《自然》杂志既是专业的翘楚,又是科学普及方面的先锋(都是最新的有创意的成果)。我们的专业杂志是否需要好好考虑一下这一点呢?
《科学》杂志在封面设计方面非常精心,富有吸引力
一篇讲到有关难觅审稿人文章配的漫画,让人忍俊不禁
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科学》杂志格外关注,看看此漫画您就明白了---科学经费,新总统如何支持科学发展?
我们需要一个干净的地球
中国发展的代价(来自《自然》杂志)
采用新的生物技术,老鼠会飞不仅仅是蝙蝠侠的专利啦!
科学家也是艺术家,这是一个研究大脑科学家的乐队,可见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大有人在
科学的发现也是趣味----看出来是什么了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