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组里毕业了八个博士,老德、老外各半,恰好平衡,分别是:
- 三个华人:一个直接从大陆过来的,后来去了某外企公司研究所;一个在瑞典读完硕士过来读的博,目前在欧洲某研究所;还有一个台湾来的但在英国读完硕士,现在某公司研究院。
- 一个孟加拉国人,后来去了某公司研究院。
- 四个德国人:两个自己独立干IT咨询(够有性格的);一个在公司研究院;另一个在做博后,据说接着要去美国某公司。
由于他们博士期间全心专注于研究工作,后期则忙论文、答辩与口试,所以都没有毕业直接找工作,而是大部分先在组里做一段博后,然后再慢慢找。作为导师,很多人都希望有弟子从教,我本来也看好其中两位极具faculty潜力的选手,还试图推荐过相关位置,可惜由于其个人兴趣或待遇原因没有下文。
没毕业就离开的呢,还没有一一数过,应不止这个数。
目前在读博士也正好是八个,不过德、外比例就大不一样了,而且看来若无特殊意外都不会中途离开。多招学生就要多找funding,这在目前全球经济状况下还是要颇费些心力的。不过,要是同时超过十个俺也受不了,这样每周与每个学生哪怕半个小时meeting的话就很难了,有必要建立分层指导制度,指导效率、交流程度都受到影响,目前个人不倾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512-583134.html
上一篇:
为什么好思想需要碰撞才能升华?下一篇:
Call for Participation: ACM HotSocial 2012